理性批判的范围是什么

2010-05-15 作者: 朱震林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10年第5期 理性批判的范围是什么·朱震林 ]

2010年1月号《炎黄春秋》刊有《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一文,揭露批判戈培尔利用职权控制舆论的种种劣行。文中有两处分别用了“这个跛子”及“瘸子部长”来鄙称戈培尔,虽然我理解这是作者出于对法西斯主义者的憎恶,但从理性批判的层面来说,我觉得不妥。

我所理解的理性批判,它应该是对行为人思想和行为的评判,而对行为人特殊生理缺陷的评判,那属于医学研究或是戏曲脸谱的艺术想象,不应在理性评判的范围内。其内在的原理在于,行为人的生理缺陷与行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退一步说,如果存在某种联系,如精神分裂导致行为人行为异常,那也是医学研究或是精神分析领域内的课题,不是理性批判的分析所能胜任的。虽然贪污犯肠肥脑满的外形和贪污行为有想象中的联系,但法官通常不会把肥胖作为贪污罪的定罪证据(坊间传说的韩复渠看相断案除外)。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常识,我觉得戈培尔作为纳粹党意识形态的主管,其利用职权控制舆论的种种劣行,尽管可恨可憎,可这和此人的“跛”及“瘸”没有内在联系,《纳》文用生理缺陷作为戈培尔的丑恶标签,朴素的大众情感可以理解,用理性批判的标准来衡量是欠妥的。

进一步的问题还在于,如果我们把戈培尔生理上的“跛”及“瘸”抽象出来,定义为可鄙,那么我们如何看同样的“跛”及“瘸”出现在华罗庚院士身上,出现在作家张海迪身上,出现在罗斯福总统、金大中总统身上,甚至普遍地出现在进入暮年的老人身上?如果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回答这个问题,则说明我们理性批判的标准有失偏颇。

其实,把行为人的生理缺陷现象作为批判组成部分,我们是不陌生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压倒一切的批判潮流中不仅有两报一刊社论,更有民俗化的批判漫画铺天盖地家喻户晓,被批判者除名誉被批臭外,更被形象丑化,漫画中刘少奇的鼻子和林彪的秃顶至今在我的脑子里难以抹去。经过了若干年,现在我明白了,这类“理性批判”虽贵有真理华丽外衣,但其手段水平与坊间传说的韩复榘断案不相上下。

时至今日,大批判漫画已经成为古玩市场上的文物,但把评价对象的生理缺陷作为评价内容来评判的习惯,还在时时显现,究其思维深处,是评判者在评判中并没有自觉地把被评判者的人格权放到应有位置来尊重。即,被评判者即使有错有罪,但他作为我们的同类,仍同我们一样享有“人”的尊严不被侮辱;具体到戈培尔,他的罪行应由公正的法律来审判并惩罚,但其“跛”及“瘸”,还应得到人道和医学的包容善待。另外,就理性批判的方法而言,我们还不能忘记两句曾经广泛流传的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如果我们现在对此没有应有察觉和警觉,当真理在手,被评判者又无还手能力时,为解气、爽口、习惯,仍然使出嘲笑被评判者生理缺陷的招数,这样不仅降低了评判的理性成分,也降低了评判的品位,使评判的理性光芒蒙上阴影;更要紧的是它将阻碍我们整体文明水平的提高,导致我们在将来再次成为被嘲笑嘲弄对象时,我们手中没有抗争的依据,也没有抗争的资格。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