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放缓将带来政治变革?
经济增长放缓将带来政治变革?
#中国大陆 #政经 #经济泡沫 #美国
□“ 政见”观察员 刘岩川
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向来是西方政治学者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当中国和美国开展经贸来往的时候,许多美国政策制定者都认为,中国的开放会让其政治体制美国化,三十年后的情形似乎违背了他们的想象。如今,当欧美因为金融危机而陷入泥潭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也有放缓的趋势。对于一向依托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政治体制来说,增长放缓意味着什么呢?
以保守著称的胡佛研究院发表了亨利-罗文(Henry S. Rowen)的最新报告。 这位屡屡向美国共和党政府献计献策的经济学家表示,未来经济方面的坎坷迟早会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罗文指出,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虽然贫富悬殊,但是中产阶级正在东部城市快速成长;虽然户籍控制依然存在,劳力市场已经更为自由;宗教信仰受到广泛的包容;法制建设逐步前进;群众的权利意识也在觉醒之中。值得当权者担忧的是,近来的维稳政策受到了太多非议,而通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经济发展导致了剧烈的社会变化,经济与政治如何互相影响呢?罗文总结了三种可能性。
第一,以Lipset为代表的早期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民主,因为经济增长会促成教育的普及,而后者会起到政治启蒙的作用。这一观点已经遭到了反驳,因为高收入、非民主的国家对政治改革没有强烈的追求。与其说经济增长促成了民主,倒不如说民主的稳固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种观点认为民主政治比其它政体更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学术界迟迟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
第三种观点认为民主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韩国、日本和台湾的发展轨迹,是第三种论述的体现。
学术界的考证能解释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吗?罗文发现,发展中的中国对这三种可能性并非绝缘。虽然进展缓慢且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但已经在进行的基层选举,正在不断修订中的税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等,都表明当权者正试图重新定义政府与民众间的关系。
但是现在,高速增长这个经济前提已经大打折扣。金融危机降低了欧美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而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管控正在威胁国内经济的支柱。那些将要陷入萎靡的产业以及生计受到威胁的民众将会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不满。
中国会如何面对这些潜在的压力呢?外交方面,中国也许会通过更强硬的声音和政策挽回一些国内的支持。但正如现任总理温家宝所提到过的,领导者们同时拥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国内政治改革舒缓内部冲突。
罗文大胆假设,经济与政治变动的先后顺序也许会将中国带入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如果政治改革快过经济变动,经济放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会相对减弱。如果顺序颠倒过来,那么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甚至会出现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社会动荡。
诚如罗文所言,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将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诉求,经济的变动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政治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能否得到更合理的定位,需要我们谨慎、耐心的观察。
备注:亨利-罗文(Henry S. Rowen)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退休教授,也是兰德公司的前主席。在里根、布什父子执政的三段时间内,罗文多次担任政府职务。他的最新关注点是中国的崛起。
相关资料: http://www.hoover.org/publications/policy-review/article/100861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