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经济才干是否影响干部选拔?

2013-01-13 作者: 刘岩川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背景和经济才干是否影响干部选拔?

(本文已刊发于2013年1月4日出刊的《青年参考》)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img>

□“政见”观察员 刘岩川

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整体浮出水面已一月有余,新华社用长篇特稿介绍了七位政治局常委的成长背景及工作履历。在他们当中,有些人生长在革命家庭,有些人则来自贫寒之家。常委们的共同点,是都曾在多个地区或部门担任一把手,并由此经历了国家治理的历练。

海外学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问题:在中国持续而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决定干部升迁的究竟是相关人员的“背景”还是其经济才干?韩国亚洲大学崔恩敬教授(Choi Eun Kyong)最近发表研究报告表明,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把手的经济治理能力是他们能否晋升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因素。

在崔恩敬看来,过往的一些研究者要么将中国领导的升迁简化为派系竞争或者派系内部人员互惠的结果,要么将地方领导人促进GDP增长的能力视作晋升高层的主要考量。前者完全忽略了近年来中国领导层换届所体现出的制度化进程,后者则无力解答外界对“背景因素是否影响升迁”的疑问。

曾经与中央高层领导共事并博得青睐的经历能否提升一位地方领导人晋升的几率?地方领导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成绩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晋升高层的资本?在统计了1989年至2009年间数百位地方一把手的履历与经济表现后,崔恩敬得出结论:对于从地方一把手位置上荣登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的官员而言,与中央高层领导并肩作战的经历及突出的经济建设能力都是晋升所仰仗的因素。此外,历史资料表明,如果两位有希望晋级的地方领导恰好都有或者都没有与中央领导共事的经验,他们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就会对晋升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行政一把手的省长、自治区主席和直辖市市长则有所不同。无论过去是否与中央高层领导人打过交道,他们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为都会直接影响其晋升党委书记或中央部级领导的概率。

从地方一把手晋升领导人序列,自然要比从行政一把手晋升党委书记困难得多。据崔恩敬观察,在1989至2009年间,省级党委书记晋升的比例只有4%。相比之下,省长、自治区政府主席和直辖市市长的仕途则显得更为宽阔,共有9.5%的人晋升为原地或异地的党委书记。

崔恩敬也注意到地方领导人的其他去向。在任期结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最普遍的动向是留任或同级调动至其他省。此外,地方领导人还可能因为年龄因素而退休,或因为表现欠佳遭到降职。

崔恩敬还发现,基层官员的升迁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比高层更为程序化。例如,中共中央在199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为地方基层领导制定了相对硬性的审核标准。其中,基层领导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是高层审核的重要对象。相比之下,由于中央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把手则没有同样系统的考核标准,所以给外界留下了高层领导变动更难预测的印象。

在以经济发展为硬道理的当代中国,领导人建设经济的能力诚然是评价其表现的重要指标。但崔恩敬的研究缺憾明显。首先,中国省部级官员阅历丰富,其“背景”和“派系”归属并非一目了然。其次,经济发展与官员升迁常常是互为表里的因素。有些人的确是因为执政有方而更上一层楼。反之,有些人原本就依靠“背景”因素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任职,经济发展只是顺风车而已,而“背景”才是升迁的幕后推手。

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整个社会的健康、平衡发展。如何在适当支持国有经济的前提下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贪腐和不公,都应该成为考核和选拔领导人所仰仗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Eun Kyong Choi, Patronage and Performance: Factors in the Political Mobility of Provincial Leaders in Post-Deng Chin, The China Quarterly, November 2012, pp 1-17.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