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费之争:合理担忧还是过分解读?

2013-04-07 作者: 刘岩川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中国军费之争:合理担忧还是过分解读?

□“政见”观察员 刘岩川

图片来源:中国网

图片来源:中国网

</img>

在2005年举办的香格里拉对话中,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曾提出一个西方世界普遍关注的议题:既然没有任何国家在威胁中国,我们就不得不关心中国提高国防开支的动机。

诚然,中华民族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在曾因落后而被动挨打的中国,大幅提高军队战斗力似乎无可厚非。那么,西方对中国军费逐年提高的关注究竟有几分是合理担忧,又有几分是过分解读呢?最近,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黎雅澹(Adam Liff)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艾立信(Andrew Erickson)在《中国季刊》中点评了中国防务开支引发的种种争论与猜疑。

“不透明”并非中国特色

西方军事观察家在分析中国军事发展时往往发出雾里看花之叹。虽然中国每年都会公布其国防开支的数字,但在许多外人眼中,这些数字远不能概括中国的所有军事投入。艾立信与黎雅澹列举了一些海外尤其关注却始终缺席公共视野的开支:首先,有关60多万武警官兵的开销并没有体现在中国的军费中;其次,中国没能开诚布公地展示其在太空军事项目、武器装备研发以及海外军购等方面的账目。

信息的不完善引发了外界的各种猜测。美国国防部、北约以及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各自为中国算了一笔账。其结论都远远超过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且彼此大相径庭。面对外界参差不齐的估算,艾立信与黎雅澹认可了某位中国国防官员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军事透明度,因为统一的军费计算方式本不存在。

此外,虽然外界认为中国所公开的军费漏洞不少,但在二位研究者眼中,中国所公布的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中国公开的国防讯息确实缺少西方关心的军购等内容,但另一方面,它却包含了解放军救灾、参与基建和支持大型活动(如奥运会)等方面的费用。因此,与其说中方的防务开支不透明,不如说外界对中国公布的内容并不感冒,而对某些没公布的内容抱有特殊的好奇心。

军事不透明是否只在中国存在?在对比了中美军费的计算方式之后,艾立信与黎雅澹发现所谓的“军事不透明”并非中国特色。首先,正如中国不把武警部队的开支计入军费,美国国防部的账目上同样没有国土安全团队以及国民警卫队的开支。其次,中国在火箭发射及核武器上的花费没有体现在公开的军费中,而美国的军用原子能项目也计在能源部而非国防部名下。最后,中国没有将发放给退伍军人的补贴纳入军费范畴中,而美国照顾老兵的任务同样由退伍军人事务部、财政部和劳工部而非国防部承担。

中国军费开支的庐山真面目

在证明外界对中国国防开支上涨的担忧存在种种不合理之后,艾立信与黎雅澹试图解析中国军费上涨背后的真正推手。

首先,通货膨胀对中国军费的“蒸蒸日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水电费、燃料费以及军队工资的上升,中国军费自然水涨船高。

其次,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并没有着力发展军事,现在的军费涨势有明显的“恶补”性质。与前几十年相比,新引进和研发的武器装备需要更昂贵的弹药、更精心的养护以及更精良的操作手。和中国经济一样,中国军事也在为淘汰落后产能、锻造高科技和高效率付出不菲的代价。

托起中国军费的最大推手,莫过于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形势。艾立信与黎雅澹指出,幅员辽阔的中国不但要平衡国内不同群体的利益,也要经营和14个邻国的关系。而在这14个邻国当中,还有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朝鲜等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相应的,中国近年来的军事投入并不集中于远程投射能力,而集中在关乎领土维护的近海作战能力。两位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军费上涨是形势所迫。

需要强调的是,艾立信与黎雅澹并非企图彻底否定外界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关注,而是指出:那些没有公开列出的开支不值得引起恐慌。二位作者的研究证明,世界上确实不存在统一的军费计算方式,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充分构成了其大力发展军事的动机。虽然中国军费节节攀高,但西方应该看到中国的军事发展始终重在维护自身领土。未来的中国也许会发展远程扬兵的能力,但如艾立信与黎雅澹所言,那将消耗掉数目不可估量的资源。目前,北京既无心又无力考虑那遥远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Adam P. Liff and Andrew S. Erickson, “Demystifying China’s Defence Spending: Less Mysterious in the Aggregate,” The China Quarterly, 25 March 2013.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