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研究投入快速增长,研究成果依然匮乏
中国大学:研究投入快速增长,研究成果依然匮乏
#教育 #美国
10月2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公布了2013-14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在这份深受全球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重视的榜单上,除分别位居第45和50名的北大清华外,再无任何其他中国大陆高校得以跻身前200名。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 莫玉琳(Kathryn Mohrman) 的观点——不久前,她在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上发表研究报告披露:虽然一些中国大陆顶尖高校近年来在科研投入等多项指标上缩小了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但其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仍亟待提升。
莫玉琳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领域的资深研究者,还亲自领导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战略规划联盟,并曾在多所美国大学担任过行政管理职务。无论出于教育研究者的学术兴趣,还是出于教育规划专家的职业身份,莫玉琳都特别重视研究型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在她看来,全球化时代的知识分布并不均衡,少数成功的研究型大学控制着大量学术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知识生产;因此,大学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脱瘾而出,直接影响着一国在全球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地位。
为考察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莫玉琳从世界范围内选取了21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型大学进行比较。这21所大学中,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中国内地高校外,还包括3所日本高校、3所美国高校、3所欧洲高校、2所澳洲高校、2所香港高校和3所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高校。莫玉琳分别统计了这些高校在2003年和2007年的表现,重点考察“985工程”二期建设对于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莫玉琳通过大学网站、官方报告、国际研究数据库和个人访谈等多个渠道收集资料,并从财务状况、研究经费、出版发表和学者水平等方面对21所大学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显示,5所中国大陆高校在2003至2007年间的支出增长速度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支出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就对于每位研究者的平均投入而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虽然不能与美国和日本高校媲美,但却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许多欧洲和亚洲高校的水平;而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情况则相对逊色许多。当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此期间接收的“985工程”专项经费,也远远高于其他3所中国大陆高校。
莫玉琳发现,2003年到2007年间,世界主要研究型大学都显著增加了研究投入。就绝对规模而言,中国大陆高校的研究投入目前仍显著落后于美日高校,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显著缩小。不过,在此期间,亚洲其他地区的高校也大量提高了科研支出;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的科研经费增长速度甚至比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要高出18到29个百分点。或许受到美国政府降低科研支持力度的政策变动影响,麻省理工学院和密歇根大学的人均研究投入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下降。
然而,就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言,中国大陆高校仍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莫玉琳指出,全部21所高校在2007年的高质量论文发表量都高于2003年,而5所中国大陆高校的论文发表量增长比率更位居前列;然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却在于部分中国大陆高校2003年只发表了很少的高质量论文。此外,若对每位研究者的平均发表量进行比较,就会发现5所中国大陆高校表现异常乏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5所中国大陆高校中,没有一位学者被选入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基于学术成果影响力评定的学科核心人物,而东京大学、牛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分别有31名、45名和89名学者入选。
那么,中国大陆高校近年来巨额科研投入的生产效率,又究竟如何呢?通过计算单位论文的科研支出金额,莫玉琳发现:虽然中国的消费水平远低于欧洲,但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出版一篇论文平均所需的科研经费,却要多于位居欧洲高收入国家的牛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巴黎第六大学。莫玉琳指出,这或许是由于中国大陆高校正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因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前期的建设和准备工作;当然,与欧洲大学相比,得益于“985工程”的实施,中国大陆高校也确实拥有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研究经费。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之间已经展开了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关乎大学自身的声誉,更关乎大学所在国家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是相当明智的。然而,如同莫玉琳所观察到的那样,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大陆高校虽然在科研经费投入和发表论文总量等比较容易操作的指标上取得了极大进步,但如果想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还需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效率等方面做很多努力。
【参考文献】
Kathryn Mohrman (2013). Are Chinese Universities Globally Competitive? The China Quarterly, 215, pp 727-743. </br> </br>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