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全球化城市”,北京缺点什么?

2013-11-11 作者: 归宿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要做“全球化城市”,北京缺点什么?

2658330778

北京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代表和缩影。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座首都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迅速上升,已成为国际性大城市。但与纽约、伦敦、巴黎、香港等老牌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似乎又缺少点什么。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 网站近日发表了清华-布鲁金斯学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丰 的研究报告《作为全球化城市的北京》(Beijing As A Globally Fluent City)。报告认为,北京已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但距离全球化城市(City with Global Fluency)仍有距离。

“全球化城市”的概念最早由原芝加哥市市长戴利提出。他认为,全球性城市是指那些有能力利用全球化的力量推动自身经济等各方面建设发展的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潜力巨大,能更好地利用当前科技和文化创新和发展成果,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也更具竞争力。

王丰的报告指出,北京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受几方面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包括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雄心壮志”,北京长期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历史积淀,以及近些年来中央和北京市政府两级大量基础建设投资等。但同时,北京成为全球化城市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比如经济竞争力还不强,在金融领域的地位还远远不能与其地位相匹配等。

报告认为,北京想要成为“全球化城市”,解决以下四个问题非常重要。

其一,北京是否应该继续扩张?北京的扩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空气严重污染。但同时,北京的扩张又使其聚集大量的资源,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令其仍然极具吸引力。报告认为,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意愿来说,北京都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但北京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是否需要在每一个领域都领先中国其他城市?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来看,北京市的发展还是追求“大而全”,这事实上不利于北京自身优势的发挥,也不利于体现竞争力。北京要想成为“全球化城市”,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这样无论是对于北京本身,还是中国其他城市,乃至对中国的整体发展都是多赢的结果。

其二,北京如何转变自己的治理方式?作为首都,北京在治理上始终面临着两难选择:是服务中央政府,还是致力于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城市?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前一度加快了向国际开放的步伐,但奥运会后开放的趋势明显却放缓,现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报告指出,从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看,对外开放仍然是北京的优先任务,北京市政府也确立了一系列目标作为牵引。但是,只靠政府并不能让北京成为国际化城市,只有培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市民阶层才能激发出城市蕴藏的真正能量。而北京目前的治理方式与这个要求仍有差距,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如鼓励民众参与更多的公民事务,鼓励商业阶层和非政府组织发挥更多作用等。

其三,如何让北京的经济更有活力?报告认为,建立创新驱动型、与世界密切关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北京成为全球化城市的基础。北京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成为创新中心的潜质。同时,近些年来北京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区域规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但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阻碍仍然很多,糟糕的城市交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尽管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北京,但由于中国两个证券交易所位于上海和深圳,北京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终究有限。中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严格监管也是北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大障碍。

其四,如何树立北京的国际品牌效应?一个全球化城市应该对全世界的所有人都具有吸引力。以旅游为例,尽管北京具有全球顶级旅游资源,但是到北京旅游的外籍游客相对而言仍然不够多,特别是外籍游客与本地居民的比例甚至低于上海。北京也没能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在此定居,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北京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只有9万人,英语在北京也不够普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北京日益的空气污染使其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减,这可能是北京市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Wang Feng. Brookings Institute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3/10/19-beijing-global-city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