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如何应对中国的外交“闪击战”?

2014-12-11 作者: 归宿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美国将如何应对中国的外交“闪击战”?

Xi Jinping and Obama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img>

近期中国在外交领域动作颇多,引起美国相关政策研究界的高度关注。有分析文章将近期中国的外交政策调整形容为对美国的“闪击战”(Blitzkrieg),也有评论认为美国“应尽快从中东的沙漠中拔出脚”,集中精力应对中俄的地缘政治挑战。

美国两大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顾问 Matthew Goodman 和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的高级研究员 Ely Ratner 联合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网站上发表文章,称中国近期的外交政策调整重点聚焦于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表明中国外交战略已转向“积极的地区主义”(Regional Activism),美国相关政策也应及时作出调整改变。

首先,未来美国亚太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经济贸易合作上。文章认为,尽管亚太国家间的军力竞争和领土主权纠纷依然存在,但是经济依然在亚太事务中占据核心位置,经济实力也依然是亚太地区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奥巴马政府应尽快结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谈判,更全面广泛地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为达到这一目标,奥巴马政府应与当前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通力合作,尽快获得总统“贸易促进权”(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文章指出,当前美国贸易代表和财政部掌握着美国经济贸易政策主导权,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在其中发言权有限。从长远看,未来美国应在国家安全机制下统筹制定对外经贸政策。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团队也应将贸易、投资等作为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问题加以考虑。文章强调,“重返亚太”如果只局限于防务安全领域,并不足以应对中国在地区不断推进的经贸合作和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第二,美国应该履行承诺,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供更多空间。奥巴马在访问亚洲期间,多次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帮助中国更多融入现行国际体系机制,使中国扩大在其中的影响力,更多发挥建设性作用,就是“欢迎中国崛起” 的最好表现。文章指出,现有国际体系机制确实有对中国不公正之处,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投票额偏低等。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法案需要美国国会批准,从目前看,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的意愿有限,相关政策调整仍需要时间。

第三,美国要敢于“推回”(Push Back)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推回”并不是拒绝。“推回”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即现行的国际规范。文章指出,前期美国因为项目的透明度达不到国际标准,而未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典型的“推回”政策。但由于美国对外政策解释力度不够,外界将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因为同样原因拒绝加入这一银行,看作是美国在背后“拉帮结派”、游说拆台的结果,也使外界感到中美在此问题上形成对抗局面。文章建议,美国下一步应提升相关政策决策透明度,避免类似误解产生。

第四,美国应帮助中国进一步完善相关区域经济合作倡议。文章认为,由于中国缺少国际体系制度建设经验,中国的相关区域经济合作倡议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其进一步发挥作用。相对而言,美国在国际制度建设方面经验丰富,而通过帮助中国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美国也可以融入其中,并对其进行影响、塑造,扩大自身影响,这对于中美双方来说是双赢。

在不少人看来,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则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已成为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确,中国对于当前全球规则秩序并不满意,“一带一路”规划的推出,以及“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机构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重塑地区乃至全球规则秩序已由概念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美国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另起炉灶”,因此更严密防范中国“冲击”或“颠覆”现行国际体系秩序。这其实也是美国政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东海、南海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果双方在此问题上的对立持续,中美两国的竞争将可能转化为两个国际体系秩序之间的竞争,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动荡,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中美两国能在地区机制建设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不仅有助于降低未来地区乃至国际秩序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可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更多实质性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秩序主要创立者和维护者的美国,可能首先要释放更多善意。

参考文献

  • Goodman, M., & Ratner, E. (2014). China scores:And w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do next. Foreign Affairs.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