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种族报复与社会同化程度
恐怖袭击、种族报复与社会同化程度
9/11恐怖袭击由伊斯兰极端种族主义者发起。该事件发生之后,欧美各国反穆斯林行为激增,这些行为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穆斯林群体的种族意识并降低他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呢?解答这一问题对理解9/11事件的长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文献尚未能对此展开严格实证分析。由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济系的两位学者 Eric D. Gould 和 Esteban F. Klor 撰写,刊发于Economic Journal的最新论文“The Long-Run Effect of 9/11: Terrorism, Backlash,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Muslim Immigrants in the West”旨在回答该问题。
同化是指移民放弃其固有文化模式与传统,吸取迁入国文化且最终完全融入其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移民种族意识的降低和对外来文化认同感的上升。本文选取了四个指标来衡量穆斯林移民在美国的社会同化程度:通婚状况(族内/族外)、子女数量、英文使用率和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与美国本地居民相比,受种族传统文化影响的穆斯林移民更倾向于选择同族通婚、多生孩子。同时,该群体的英文水平及使用频率远低于美国本地居民。此外,由于穆斯林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因此她们在劳动力市场参与度较低。然而在美国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移民与本地居民之间的这些差异在逐年缩小,亦即移民的同化程度在逐年上升。作者预测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这一趋势。紧随恐怖袭击而来的报复行为使穆斯林移民与其他社会群体形成紧张的对立局面,这增大了移民建立对外社会网络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建立族内社会网络的回报(如:加强族内团结可提高对入侵行为的抵抗力),因此移民的同化程度会下降。
本文以美国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报复行为对穆斯林移民社会同化程度的影响。作者利用1990-2010年个体层面的全国面板数据,并以针对穆斯林的仇恨犯罪作为报复行为的代理变量,进行了一系列实证分析。仇恨犯罪指出于对某一群体(种族)心存不满或怨恨而发起的攻击性行为。9/11事件后,全美针对穆斯林的仇恨犯罪空前爆发。短期来看,2000年至2001年此类案件由28起激增至481起;长期来看,1990-2000年此类案件年均23.3起,而2001-2010年则高达139.5起。作者分别考察了州人均仇恨犯罪案件数对穆斯林移民通婚状况(族内/族外)、子女数量、英文使用率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参与度的影响,发现州人均仇恨犯罪越多,穆斯林移民族内通婚的可能性越大,子女数量越多,英文使用率越低,同时女性个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越低。这些发现证实报复行为对移民的同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为进一步确证上述因果关系,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首先,作者对各州仇恨犯罪的外生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仇恨犯罪通常发生在种族歧视(并非仅指针对穆斯林移民的歧视,还包括针对其他少数族裔的歧视)严重或者移民数量较少的地区,但是与当地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整体同化程度或者个体同化特征无关,这证明了仇恨犯罪具有外生性。其次,作者在控制了个体和洲际特征后发现结果依旧稳健。最后,作者考察了针对穆斯林的报复行为对其他移民群体(西班牙裔、华裔、日裔及韩裔移民)社会同化程度的影响,但都没有获得显著结果,此对照结果加强了本文的因果逻辑。
本文在文献上有两方面显著贡献。一方面,本文弥补了实证研究的不足。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通常用访谈等定性方法来分析9/11事件对穆斯林群体的影响,而本文首次通过系统性定量方法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9/11事件引发的报复行为降低了穆斯林移民在美国的社会同化程度,提高了他们的族内凝聚力。这一发现进一步扩充了9/11事件的长期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本文扩展了报复行为的类型。恐怖袭击引发的报复行为一直为研究政治冲突的学者所关注,但是他们一般聚焦于对袭击者所属国家或隐藏地区的报复行为,如9/11事件后美国对阿富汗的袭击就属于这类报复行为,而本文探讨的则是对袭击者所属族裔的报复行为及其影响。
参考文献
- Gould, E. D., & Klor, E. F. (2014). The Long‐Run effect of 9/11: Terrorism, backlash,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Muslim immigrants in the West. The Economic Journal.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