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对政府表现不甚满意,但对国家政体高度支持?
为什么中国人对政府表现不甚满意,但对国家政体高度支持?
如果问一个中国人:你对行政效率、党风党纪、政府工作人员作风满意吗?可能很多人都有槽要吐。但如果继续问:你对我们的国家、政体支持吗?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支持。
这是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美国政治学家大卫・伊斯顿(Davie Easton)那里寻找答案。根据他的政治支持理论,政治支持其实分为两种:“普遍支持”(diffuse support)和“特定支持”(specific support)。前者指的是针对政治共同体和政体的精神或情感支持,这种支持很稳固,不会因短期政府表现不佳而发生动摇。后者指的则是个人对具体政策和现政府绩效的感知与评价,其形成过程通常短暂且较为多变。
也就是说,对政府具体表现的评价和对国家政体的支持其实是两码事。在中国,虽然人们对执政当局的表现并非全然满意,但大家仍对政体本身怀抱相对强烈的认同。
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闵琦等学者在1987年实施的全国调查首开了研究中国国民政治支持的先河。这份调查显示,中国人对国家(政治共同体)有较强的忠诚感和责任感,对党的宗旨、社会发展目标、方针政策等抽象事物较为满意,而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知的问题,如行政效率、党风党纪、政府工作人员作风 等则较为不满。
学者陈捷等在1995~1999年间对北京市民展开了数次调查,结果显示,至少在中国城市居民当中,对政权合法性的支持普遍较高,而对政府表现的评价则明显偏低,政绩经常被形容为“平庸”(详见参考文献1-3)。
和其他国家比较来看,中国常常在对政府的信任度上遥遥领先于各发达民主国家(详见参考文献9-10),如2001年的第四波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高达97%的中国受访者表示非常信任或比较信任中央政府,这一比例在近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令许多国家望尘莫及。
从对政治体制的认同来看,在东亚民主调查实施的10年间(2002~2012年),均有高达近80%的中国受访者赞同“尽管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还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而且能解决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表述, 高于许多东亚国家及地区。在实施于2012年的第三波东亚民主动态调查中,尽管有近两成的受访者对现行政治制度并不满意,但人们对改弦更张不做他想,这再次验证了中国人强烈的政体认同(即普遍支持)。
相比起来,“特定支持”始终在中流及以下徘徊。美利坚大学的Jie Lu分析了实施于2005年的双城调查(厦门和成都)后发现,被访者对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表现打3.26分(满分为5分),略超及格线;而“打击腐败”和“缩小贫富差距”得分仅为2.26分和2.25分。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在对政府具体表现并不太满意的情况下,仍然对政体保持较强烈的认同和亲和呢?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做出了几种解释——
首先,美国政治学家罗素・道尔顿(Russell Dalton)指出,大众对于政治支持的态度往往经过理性思考与计算,一旦建立起一定程度的互信关系,便降低了风险与交易成本,因而短期绩效不佳不必然损及长期构筑的认同与支持。相反,成员易于服从政权统治,乃至愿意让渡部分个人权利以成全体系的更高价值。
其二,政治制度对民众的政治支持发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浸淫于当前政治体制时间较久(年长者、爱国者)、与正统宣传接触较多(喜读报者、保守者)以及对个人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受访者表现出了最为强烈的普遍支持(详见参考文献9)。该结果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详见参考文献1)。
其三,媒体的影响虽然难以测量、暧昧不清,但显然不容小觑。早在1989年,研究者便在当时尚未实现民主转型的巴西发现,正统宣传对普遍支持产生正 向影响——那些重度暴露于官方宣传之下,而缺乏鉴别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众往往对政治体制表现出了最强烈的支持(详见参考文献7)。然而,亦有研究认为过于频繁的宣传会导致人们产生政治疏离情绪从而有损普遍支持(详见参考文献4)。
其四,虽然特定支持的表现不及普遍支持,但并非不可收拾。多项研究显示,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突出成绩已成为其政权合法性的强大保障,经济改革政策的受益者、对国家经济前景较乐观者以及对自身经济条件较满意者对政权的特定支持程度显著高于他人(详见参考文献9-10)。如果中国经济大盘保持向好,那么不仅有助拉升特定支持,普遍支持也有望继续走高。
参考文献
- 1.Chen, J., Zhong, Y., & Hillard, J. W. (1997). The level and sources of popular support for China’s current political regime.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30 (1), 45-64.
- 2.Chen, J., Zhong, Y., Hillard, J., & Scheb, J. (1997). Assessing political support in China: Citizens’ evaluations of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6 (16), 551-566.
- 3.Chen, J. (2004). Popular political support in urban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5 .
- 4.Chen, X., & Shi, T. (2001). Media effects on political confidence and tru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post-Tiananmen period. East Asia, 19 (3), 84-118.
- 5.Dalton, R. J. (1999). Political Suppor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pp. 57-7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6.Easton, D. (1975). A re-assessment of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support.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 (04), 435-457.
- 7.Geddes, B., & Zaller, J. (1989). Sources of popular support for authoritarian regim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319-347.
- 8.Lu, J. (2014). A Cognitive Anatomy of Political Trust and Respective Bases: Evidence from a Two‐City Survey in China. Political Psychology, 35 (4), 477-494.
- 9.Ren, L. (2009). Surveying public opin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An examination of survey respon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10.Wang, Z. (2005).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critical citize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trus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ology, 15 (1), 155-171.
- 11.闵琦.(1989).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 云南人民出版社.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