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豪:政府角色——保护市场还是干预市场
谢谢赵老师。今天上午听了一上午,感觉大家思想确实有碰撞。我下面的发言可能和上面的老师在观点上有一些差别,希望大家批评讨论。
我发言的出发点就是想从根源上讨论一下包括股市动荡,甚至进一步经济危机最终原因是什么。我的出发点是从基本人权为出发点,就是公民个人财产权,还有交易的自由。我认为在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和我们的基本人权矫正,才能找到真正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大家知道市场是人们交换劳动和服务,是人们追求个人幸福的一个场所。市场虽然说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市场运作离不开政府保护,实际上是市场和政府一起在演化。政府作用就是维护市场的秩序,也就是保护个人财产和交易自由。所以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就是股市动荡或者是进一步有可能是不是未来还会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出现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基本理论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矫正。我们出发点还是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服务市场、保护市场,而不是干预市场。
首先,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的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股票市场出现问题,从大方面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市场出现一种新情况,这个时候政府需要增加自己的服务项目来应付这个新情况,换句话说加强监管也行,就是政府服务需要跟得上。另外一种情况,政府做的多了,政府干预了市场运行,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使得市场出现动荡。我们需要做的反而应该是纠正市场干预行为,让政府退出来。结合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表现,这更多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它的根源就在于货币政策,或者是货币制度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对于经济波动,尤其后来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人们是开始逐渐意识到发生了萧条这种恼人的现象,提出危机理论,后面大家认识到危机以外的东西,危机的发生不单纯是危机的表现,而是一个更大的循环的阶段、一个部分。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用格言式的话表达了萧条的性质,他说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所以以后人们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就改成经济周期理论,或者商业循环理论,或者贸易循环理论,解释经济危机和动荡理论。大家如果看经济原理的书都知道,有很多种理论:有杰文斯的气候影响农业价格最后造成经济危机,还有经济体制内在不稳定、消费不足或者生产过剩、前景悲观理论、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周期理论等。我认同的是货币商业循环理论,简单的说就是金融部门将新创造的货币通过金融是注入经济生活之中,使得利率降到实际的市场供求所决定的正常利率之下,较低的利率就导致投资规模扩大和资本存量增加,就形成经济繁荣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因为是不正常的利率被压低的表现,所以是经济结构发生扭曲。扭曲过大问题逐渐暴露之后,人们才开始对错误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性的清理和调整,就表现为利率在提高,压制通货膨胀和投资。这就表现为繁荣之后的衰退。
大家如果看经济学的一些经典著作,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标准的论述。我简单举几个例子,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之前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著作,持续半个多世纪。他在这里面非常清晰的说:对商品的投机活动,一开始他们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上涨,这时候的信用极具扩张,患这种传染病的人不仅比平时更频繁使用信用,而且他们也有更多信用。因此当时流行形象与冒险情绪,使人们更容易取得信用,甚至向没有资格取得信用的人提供信用,主要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他各种商品价格又不下降,因而可以说一般价格上涨了,这样说并不不妥。如果在这种上涨以后发生反作用,价格会下跌,会跌到更低的水平,许多人都亏本,很多人都获得不到信用,没有一个人愿意贷放现金,或者延缓收取现金,这样在商业大变动中价格下跌到很低的水平,这样的下跌和上涨是因为信用的情况,信用使用原来是异乎寻常的扩大,随后又缩小。
马歇尔有两本书也是非常清晰的描写了这个状态,他说导致危机真正原因并不是少数企业的破产,而是许多信贷没有坚实的基础,熊彼特也是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在他最著名的经济分析史中专门有一章谈商业危机,第八章的标题就是货币、信用和循环。该章最后一节用了“非货币性危机”,他重点强调的是货币和信用。再比如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 1937 年出版的《储备与稳定》第 13 章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滥用信贷是商业繁荣时期主要不良因素,要为之后崩溃和萧条负主要责任, 1919-1920 的繁荣带来前所未有的企业信贷,八年后又转向股票和房地产。不可否认后来剧烈的大萧条直接原因是对股票和房地产大量信贷及其信贷膨胀。其他的就不说了,在 20 世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米塞斯,他也是坚决主张经济危机的货币信用原因。大家可以看出以上这些经典经济学家的著作对经济危机整个过程刻划完全适用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因为他们这些书都是写于这个之前的。
我们下面讨论一个问题,上午我也问明明,你认为货币本质上是物权还是债权?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我们不挖这个根本原因的话,对我们今后制度设计还是存在隐患的。我认为,当然也是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包括米塞斯和凯恩斯的观点。货币实际上是一种物权,它是除消费品和资本品之外的第三种经济物品,或者说是第三种财货。这么说就是否认了货币是债权的说法,什么是债权呢?债权就是欠债,货币不是这样,这就回归到基本人权,人们有权利持有货币。我们理论上遇到悖论的时候,就要往根本的权利回归,以本逐末,而不能根据末来决定本。这样看来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产生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大家知道在央行出现之前,虽然说真正的自由银行制度可能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央行出现之前一定程度上是自由银行制度。就是说银行根据自己的准备金,根据自己的储备发行货币,银行之间是相对竞争状态。但是,这个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得他们往往采用部分准备金,因为这样他能够赚更多利润,节约自己成本,政府出于对进稳定的考虑,往往就保护银行,往往限制人们自由兑换货币。这样就出现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存在天然缺陷,如果所有人挤兑的话,银行拿出所有准备金也不足以兑换发行的货币,那就是存在天然的缺陷。这样 19 世纪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我称之为不诚实货币,就是货币的发行没有充分准备金,借贷的时候也没有足够准备金。经济危机就大规模发生。所以当时有人提出来有一个最后贷款人就好了,他能够提供最后贷款,就不会发生这个问题,银行就不会倒闭,所以部分准备金制度最终导致中央银行的设立,各国为了提供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各国设立中央银行。就是央行本质上是计划的产物。上午明明也提到,当然根据各国中央银行法的目标不一样,但是很清楚,一般是四个目标,增长、就业、价格、国际收支,当然不同国家的法律不完全一样。美国虽然没说国际收支,但是大家一般把它概括为双目标,就是增长和就业,但是实际上他也有长期利率稳定的目标。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就可以利用调整利率,还有调整准备金率,还有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上午大家谈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包括中国中央银行也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上午田老师我们目前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我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利率市场化根本不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而是虚假的利率市场化。为什么呢?我们要分析什么是利率。利率理论主要是四种,一个是生产力理论,一个是流动性偏好理论,一个是可贷资金理论,一个是时间偏好理论。
我简单分析一下前面几种理论,看看它的本质是什么。首先第一个是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利息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一样,是古典经济学派的范畴,古典经济学派就是价值产生于劳动,劳动是衡量价值标准。利率是来自于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了,有了利润,利率就是利润的一部分。 19 世纪末庞巴维克推翻了这个理论,门格尔在此之前已经推翻了劳动价值论。庞巴维克说虽然生产可以创造财货,但是不能给财货价值,他只是一个原因,但是不是唯一原因,这些财货有价值,但是价值不是生产而来的,而是从欲望和满足来的,生产能做的只不过生产财货,希望按照预期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使得财货获得价值。如同价格与劳动量没有直接关系一样,利率与生产力水平也没有直接关系,价格和利率都是由本身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生产力理论虽然不太准确,但是就像劳动价值论一样,虽然劳动价值论不是严密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好的近似,就像牛顿力学对爱因斯坦力学的近似一样,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简单这么说的,是一种很好的近似。庞巴维克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时间偏好决定理论,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边际生产率对利率还是起很大作用的。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第二种利率,就是流动性偏好理论,主要是凯恩斯提出来的。实际上凯恩斯就是一个货币经济学家,因为他主要的著作就是关于货币商品学:货币改革短篇,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十分重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他和奥地利学派一样,也把经济物品分为三类,就是消费品、资本品和货币。将人的货币行为分储蓄、投资和持有。凯恩斯提出这个的前提就是认为储蓄和投资不一定相等,他认为这是货币的因素。但是他的解决方法不是消除货币干扰因素,他是企图加强政府对货币操纵能力,让政府提供货币,企图使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相同。他认为货币需求就是流动性偏好,利率就是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表面上看凯恩斯似乎抓住了问题症结所在,为了解决利率高低,他直接研究货币需求,直接研究流动性偏好。但是凯恩斯只注意到短期内投资和储蓄不一致,但是没有长期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货币利率是由可贷资金水平决定的,这个是对流动性偏好理论反思和修正,认为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于消费、投资和较长货币的增加而借贷,主要是有储蓄、新货币供给和借贷释放,最终形成一种平衡理论。基本上来讲可贷资金理论是操作性比较强,也是正确的。但是可贷资金理论有什么问题呢?它还是宏观的分析,我们说经济学分析只有到具体微观的时候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可贷资金理论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他没有把分析主题放在个人身上,社会应该是个体组成的,如果分析问题的时候放在个体身上,就可以找到问题根源所在。
还有利息时间偏好理论,利息主要是时间偏好决定的,什么是时间偏好?就是人们对同质量、同种类的物品,认为今天的物品比明天的物品价值高,这样最终就把利息理论建立在个人基础上。
下面我简单说一说经济危机的应对之策,哈耶克的理论实际上是古典经济学的一种发展,他认为发展经济危机之后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自发的调整功能,他会自己回归到这样一个正常状态。而凯恩斯认为发生危机之后,由于人们惊慌,由于暂时非理性,使得市场偏离均衡,这时候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进行一个主动的使得经济的发动,让他回归。现在看来,实际上两个理论都有这样一个合理之处,哈耶克理论准备解释了危机为什么发生,凯恩斯理论解释危机发生之后如果政府采取救助的话,会使得危机时间延长,因为人们普遍惊慌状态、无序状态。当然原则上如果政府不去干扰经济运行的话,本来就不会有产生政府干扰的波动,只是自然的波动。政府的干预措施,我认为是这样的,政府采取这些刺激措施的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公众对此没有预期。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不需要干预,政府干预他的前提是大家公众对这个政府干预没有预防,就是政府依靠欺骗广大公民制造意外通货膨胀扩大经济,如果大家有通货膨胀预期的话,他的措施会失效。所以大家知道政府降息都是很突然的,在大家意想不到的一个时期。实际上这种情况和“狼来了”的叫喊是一个道理,靠意外效果产生调控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随着市场的复杂化,我认为政府服务确实也应该细化,我们不是要回到 19 世纪小政府的时代,或者说自由放任的时代。现在的市场,因为它的异常复杂性和金融创新等等,使得我们的政府要通过执行大量法律法规来进行维护。这个政府虽然还是一个大政府,但不是干预性的大政府,应该是细化服务性的、细化监管性的大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市场的本质,即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出来,政府就是维护市场的秩序。
[ 蒋豪 天则经济研究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为作者 2015 年 10 月 28 日在「股市行为与市场规则」研讨会(由天则所 | 中评网 | 搜狐财经联合主办)的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
2015-10-29
中评网首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