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关我什么事?

2015-11-30 作者: 宿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应对气候变化:关我什么事?

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亚洲开发银行
</img>

秉冬将至,为了北方的四季如春,集中供暖带来又一轮的雾霾天气。世界气候大会此时适时召开,从里约到华沙,各国政府首脑没有达成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协议,“气候变化”已经从一种现实威胁,变成国际政治中的“政治正确”。

如今,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年一遇的气候大会和伴随而来的游行示威都成了媒体固定的节目。讲真,这到底关我们什么事呢?

乔治城大学埃德蒙•沃尔什外交学院科学、技术和国际关系副教授乔安娜·刘易斯在一份论文中提出,气候变化会导致国际安全威胁,这些威胁对中国来说,真实且迫切。

与前工业时代相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前工业时代高35%,平均气温上升0.76摄氏度。过去100年间,中国平均气温上升0.5摄氏度到0.8摄氏度。不过,气候变化是量变积累的过程,随着温室气体持续积累,中国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可能还会上升3摄氏度到4摄氏度。即使所有排放活动今天戛然而止,大气中积累的温室气体可能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气候威胁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环境影响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北方河流水量会减少,下降幅度到本世纪下半叶可能会达到30%;同期南方河流水量会增加,导致更严重的北旱南涝及北方地区沙漠化程度加深。其次,极端天气导致人口死亡率和致病率增加。第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东部海岸每年以1.4毫米到3.2毫米的速度上升,导致洪水、海岸退化以及淡水盐化。最后,到2050年,27.2%的西部冰川可能会融化,这会导致内陆湖和大河水量骤增、随后骤减,导致严重干旱。

不少西方学者认定,气候变化导致资源稀缺,有可能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是武装冲突。刘易斯认为,气候变化同样对中国带来重要的安全问题。

第一,尽管中国已实现用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20%的人口,但气候变化会导致主要农作物减产,中国农业生产力到2030年可能下降5%至10%,其中大米、玉米和小麦产量下降37%。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带来更高的水源要求,已经缺水地区很难满足今后农业用水的缺口;同时,病虫害和沙漠化都是气候变化对农业迫在眉睫的威胁。

第二,气候变化可能直接打击中国经济安全。中国沿海14.4万平方公里土地海拔不足5米,包括经济中心上海和天津,这些地区还不断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直接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影响水量,水量又直接影响占全国发电量15%的水电。另外,农业减收还会影响经济作物的贸易收入。

第三,气候变化导致疾病增加,直接影响生活安全。如环境变化可能改变鸟类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导致禽流感传播力更强。夏季的高温对老人和小孩来说本身就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环境移民”的流动还会带来更多民族和社会问题。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中国最集中体现在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影响着亚洲5亿人和中国2.5亿人的用水,在全球气候政治中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源稀缺可能导致中国和南亚国家发生冲突,中国也可能成为周边国家“气候难民”迁徙的目的地国,导致社会和民族问题。

同时,水资源紧缺会引发能源消费的结构性问题。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情况下,水电的短缺会导致中国更依赖化石燃料,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因为气候变化产生的经济后果还会直接波及美国和欧盟。

最后,尽管中国已经着手对空气和水污染采取措施,但中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立场,特别是对强制性减排的反对,并没有松动的迹象。这种态度可能在随后的国际博弈中导致国际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国内政治压力逐年增大的情况下。

刘易斯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最优结果是,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占据“高地”,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取得突破性发展,才能真正解除中国面临的环境安全威胁。

参考文献

  • Lewis, J. I. (2009). Climate change and security: Examining China’s challenges in a warming world. International Affairs, 85 (6), 1195-1213.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