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牛怀了孕,娘子军分外红 — — 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7】

2016-08-16 作者: Yiwei Wang 原文 #生日报 的其它文章

童子牛怀了孕,娘子军分外红 — — 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7】

文/董忆颖

钱钢老师附言

饥荒,在1960年代的报上怎么能读到?可是如果学会“正面报道反面读”,敏锐的眼睛还是能捕捉到蛛丝马迹。董忆颖讲的是“小历史”:手工艺复苏,一头牛怀孕的喜讯,奶奶的尴尬……这些都是“大历史”的另类注脚。后面的电影故事,延续到当今,也别有趣味。

1960年代的上海

我的父亲出生在1961年8月24日的上海。刚出生的父亲并不知道他是多么的幸运,仅仅一年前,他的出生地 — — 中国大陆的经济中心上海 — — 就因为粮食短缺,送走了2000多个孩子。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董忆颖的全家福,左一是五岁时的父亲

1959年开始的粮荒令许多贫困家庭被迫遗弃婴儿。江浙一带的人们以为上海有饭吃,便把婴儿遗弃在上海的街头。到了1960年初,仅上海育婴堂头两个月的弃婴就有6500名之多。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上海也快要断粮了!1960年6月6日,中央发出的《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中清楚表明,这三个城市的存粮,北京为7天,天津为10天,上海几无库存。

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找到内蒙古第一书记乌兰夫,希望他能从牧区调拨一些奶粉。但是乌兰夫在请示了总理周恩来之后,做出了更加重大的决定:发动整个内蒙古,将一批孤儿接到牧区,交给牧民抚养。1960年初,第一批上海孤儿被送到内蒙古。之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乃至江苏北部等省份和地区也陆续接受了大批江南地区转移来的弃婴。这一次大转移,直到1963年全国粮食形势好转之后才逐渐停息。由于档案材料的缺失,具体人数已无从得考,但是根据有限的材料来推断,总人数当在万人以上。

严重饥荒,报上可否窥一二?

翻开当日的《解放日报》,一片欣欣向荣:老艺人热情带徒传艺,继承和发扬手工艺传统技艺,沈长颢菜刀保质量增产量包退包换……咦,怎么都是有关手工艺的新闻?原来,大跃进后我国的家庭手工业和小手工业被破坏殆尽 — — 锅破了没人补,菜刀钝了也没处买新的,这样的日子可怎么过呀!终于,步入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当然毛仍说“我们办的好事是基本的,“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所以发生错误,主要原因是缺少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这才有了配合政策落实的头版报道。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第一版上还出现了熟悉的名字。此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仅一年后就因小说《刘志丹》事件被打倒,被定为“反党集团”的头头。直到文革结束才得以复出

“童子牛”怀胎了?

虽然报上无大饥荒,但仍然逃不过读报者的火眼金睛。这不,顺着这篇《“童子牛”怀胎了》,我寻到了饥荒的踪迹。文中写道:队里有11头母牛,但是三年没有生过一头小牛……都变成“童子牛”了。如果放在大饥荒的背景下,这就十分好理解了,牛儿吃不饱,又怎么能生小牛呢?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牛尚且如此,人又怎么会好过?我奶奶生我父亲的时候就陷入窘境。据我奶奶说,当时她吃不饱,奶水也是时有时无,我父亲常常饿的直叫唤,这可怎么办好?那时,我奶奶是居委会的小组长,托关系问他人要来几张牛奶券,以为总能让儿子吃饱几顿,谁想到领奶时却又生了波折 — — 喂奶时没有奶,领奶时又突然漏奶,弄湿了衣裳。最后非但没领成奶,还挨了好一顿批评。

红色娘子军

当年的文娱广告也是信息量极大,其中正上映的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抓住了我的眼球。此片的导演是大大有名的谢晋,电影讲的是贫农家的女儿吴琼花反抗地主参加革命的故事。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本片的男主角是60年代最当红的小生王心刚,女主角则是当时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祝希娟,后来她凭借此片成为了中国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的女主角。据说当时谢导为了选个合适的女主角煞费了苦心而不得,一天,他到上海戏剧学院办事路过一间教室时,里面传出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伸头一看,但见一个“火辣辣的大眼睛”正在与一个男生吵架。“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琼花么?”谢晋被祝希娟的大眼睛折服了。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当时的文联主席郭沫若为祝希娟颁奖时,还为她题诗一首: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男女主人公不能恋爱?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之间若有似无的爱情令观众产生无限联想。确实,洪常青和吴琼花的爱情线也是当时谢导设想的重要一环。只可惜审片时因为不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调子被删去了不少片段,只剩下吴琼花看男主角时大眼睛中流露的脉脉情愫。当时负责此事的齐闻韶后来回忆说:“影片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多次场合,谢晋总是遗憾地说:影片尽管剪去恋爱的镜头,但感情的戏、男女主角的眼神却是剪不去的。每当我听到他含有谴责的语调,就如针剌般地痛苦”。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文革中,红色娘子军被改成样板戏,男女主人公之间彻底变成了无产阶级的同志情。出人意料的是,到了21世纪此片又改头换面,成了电视连续剧,剧中男女主人公光明正大的谈起了恋爱。此片一度因为颠覆“红色文艺作品形象”被广电总局发文警告,无法在网上播放。如今,优酷已经恢复播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也感受下新时代的红色文艺作品。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作者介绍

董忆颖,2011年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现为香港大学教务处执行助理

下期预告

上海的弃婴们被送到了内蒙古,在那里,他们将经历什么样的欢乐,又会承受什么样的苦痛?

母亲出生在1960年8月15日的姜海燕,将向我们展示绝版已久的《昭乌达报》,接棒讲述“国家的孩子”的故事。

敬请关注春节前最后一期“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 — — 《红“旂”下,那些命悬一线的孩子 — — 姜海燕妈妈的生日报》。春节后,生日报将于2月12日初五再次与大家见面。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