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山里的马来电波 — — 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55】
中国深山里的马来电波 — — 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55】
文/王瑛楠
钱钢老师附言
此篇是生日报演示,也是读书笔记 — — 这两者是我课程之“标配”。文革祸乱,革命输出,殃及海外,这样的故事不少同学有讲。听王瑛楠讲述马共总书记陈平的故事时,我心情颇不平静。中国学者中,朱学勤教授曾与陈平有交往,特推荐他发在《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 《“青山不老”悼陈平》 。这段历史,令人唏嘘。
我的父亲出生于1968年6月19日。翻看这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下方一篇关于“马来亚共产党”的文章吸引了我:《高举武装斗争伟大红旗,奋勇前进! — — 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纪念抗英民族解放战争二十周年声明》。这是一个很长的标题,我顿时在脑海里画了许多问号:马来亚共产党是什么?抗英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什么?同时,我还翻看了这天内蒙古日报的头版,内容和人民日报几乎如出一辙。于是我决定做进一步的检索,挖掘这背后的历史故事。
说到“马来亚”三个字,你是否会自然地就联想到现在的“马来西亚”?两者的确有密切联系但绝非同一个概念哦!仔细观察两张图的不同之处。
左边是十四芒星的马来西亚国旗,右边是十一芒星的马来亚国旗。除了黄色星星的光芒数,两面旗子的红白条纹安排也不一样。
马来西亚(Malaysia)是1963年成立的独立国家。而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是马来群岛去殖民化的过渡阶段。它成立于1948年,由9个马来州属和槟城、马六甲组成,虽然名义上由马来人统治,实际的治理权还是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从“马来亚共产党”和“抗英民族解放战争”说起
马来亚联合邦成立的同一年,马来亚共产党刚刚换了领导人。上一任总书记莱特被怀疑是英国和日本的双面间谍,遭开除并秘密处死。新上任的总书记名叫陈平,年仅24岁。
马共和中国共产党渊源颇深。它正式成立于1930年4月30日,前身是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支部,“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和中共一样,马共以“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义”为意识形态,以红色为官方色彩,并且有自己的宣传报纸《民声报》,大部分党员也都是华人。1939年,马来亚共产党已经发展了超过4万名党员,可见马共的队伍也曾壮大一时。
二战爆发后,日本南侵,莱特领导的马共选择了“联英抗日”的方式,并在英军召集下成立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马共是马来半岛日据时期抗日主力之一, 解放了马来亚几乎一半的土地。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后,马共与英殖民政府关系日益紧张。在莱特主张下,马共曾一度放弃武装斗争,支持民主制度,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在莱特被处决后,陈平仍继续执行这条路线,试图争取合法的政党地位。陈平在传记《我方的历史》中也说,“从莱特时代开始,党的主要考量,就是要摆脱英国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半合法地位。对于我作为党的新领袖来说,官方正式承认党为合法组织,是马共党基本目标。”
风向陡转是在1948年2月,马共开始批判“右倾机会主义路线”,5月通过决议,开始武装斗争。这一转变是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政治打压,同时也可能来自莫斯科的授意。做出这个决定前,陈平也向中共寻求过意见,当时周恩来的回应是,根据马共对马来西亚情势的判断,自行决定。
马共首先发动攻击,英殖民政府则迅速反应,宣布马共等多个左翼政党为非法组织并展开取缔。6月16日,全马进入紧急状态。6月20日晚,英殖民当局在全马各地发动突袭,查封和逮捕。全马各地有600多名反殖爱国志士被捕,300多个工会、进步社团被查封。这起“620事件”,也就是爸爸生日报上马共口中的“抗英民族解放战争”。
马共坎坷命运之弦:与中共的关系
与英国殖民政府关系破裂后,马共也曾寻求过和平谈判。1955年,英国统治下的马来亚首次普选出联合邦自治政府,马共与自治政府代表在北马吉打州的一个小镇华玲举行了谈判。然而马共提出的承认其为合法政治组织的要求遭到了拒绝,马来亚当局要求马共接受“某种形式的投降”。这对马共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谈判就此破裂。
1959年,由于人员消耗、经费和食物短缺等问题,马共战略性转移,并决定放弃武装斗争。陈平在书中回忆到:“更何况,我们已经在战斗中丧失大批人员,乃铁一般的事实。尽管我们仍然从‘民运’中得到经费,但是这个经费来源肯定不足以应付大规模行动;而且,我们也无法解决长期存在的食物供应难题。”
撤到泰马边境的陈平在1960年末北上前往中国。去的时候他本已决定放弃武装斗争,换取合法政党身份,却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场剧情的大反转。
1961年7月,陈平受邀与邓小平举行正式会谈。据陈平的回忆,邓小平对他强调说,东南亚的整体形势对武装斗争越来越有利,中共劝马共不要在节骨眼上转变政策,并且呼吁马共善用“即将席卷全东南亚的时机”。有了强大的外援,1961年,马共又再次宣布恢复武装斗争。
陈平回忆说,“邓小平向我保证,如果能够达成协定,中国会支持我们,而具体的统筹工作将交由中央联络部负责。”中共也确实从60年代开始金钱援助马共,让马共在泰国的黑市购买军火。此外,为了配合武装斗争,中共还在湖南益阳设立了马共的秘密电台“马来亚革命之声”,用华语以及一些中国南方方言、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广播,每类语言每天播音一到四小时,一播就是12年。陈平则一直待在中国,远程指挥革命。
中共缘何此时向马共伸出橄榄枝?这就要提到当时中共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程映红教授曾提到:“到了60年代中期,中共作出了‘世界革命高潮已经到来’的判断,于是用输出毛主义来推动世界革命高潮,就成为中共对外工作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中苏关系陷入僵局,为与昔日的“老大哥”争夺共产主义阵营的领导权,“输出革命”成为必须。
1968年6月19日的马共声明,几乎是文革致敬信的海外翻版: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以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新时代。全世界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正向旧世界发动总攻击。 英雄的马来亚人民和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在马来亚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伟大红旗,继续奋勇前进。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困难和障碍,但是,我们坚信, 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有了中共的支援保证,马共也并未从此顺风顺水,对中共援助的高度依赖给马共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受文化大革命的牵引,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马共党内分裂成三派,出现“肃清反革命”倾向,制造了不少类似文革的冤案。马列派和革命派先后从马共中分裂出来,党内局势动荡不安。到了文革结束,毛泽东、周恩来相继逝世,此时的马共只剩中央派,实力已大不如前。
陈平回忆道,“文化大革命的过度狂热造成所有四个营区变得妄想多疑。我们的游击队开始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阴谋。他们怀疑特务审判行动其实是地方特务幕后操纵的,目的是要粉碎整支部队。他们认为自己掉入了自相残杀的陷阱,整个党最终将自我毁灭。”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逐渐复出,发展取代斗争成为新的重心,中共的对外政策也向务实的“国家利益原则”转向,随之减少的是对马共的援助。1980年,邓小平约见陈平,要求他配合关闭马共电台。而几个星期前,邓刚刚接见过来访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光耀提出,中国想改善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断绝对马共的援助,关闭在中国境内的泰共和马共电台。
1982年,中联部向陈平明确表示,中国对马共武装斗争的经济援助不可能无限期地支付下去;并从此开始有计划的递减。1989年12月2日,马共在泰国政府的见证下与马哈迪领导下的马来西亚政府签署了《合艾和平协议》,至此,马共放下武器正式宣布解散。
做生日报时,我细读了一遍陈平口述《我方的历史》,回看马共近60年风雨飘摇的坎坷历程,其发展是艰难的,是不独立的,其最终的悲剧也不禁令后来读史之人扼腕叹息。
陈平生前曾两度申请返回祖国但均遭当局政府拒绝。2013年9月16日,陈平逝世于泰国曼谷,享年89岁。历史充满了奇诡的巧合。那一天刚好是马来西亚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也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90岁大寿。
最后想以陈平先生在回忆录里面的一段话作结:“你可以对我说:你错了。你可以坦言,我失败了。不过我也会告诉你,它是怎样的以及我怎样尝试过。”
作者介绍
王瑛楠,2015级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
【下期预告】
化妆室里开起批判会,路透社记者沦为阶下囚……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婉雯老师出生于文革开始的第三年,她遍览中港旧报,勾勒出一幅文革浮世绘,带我们回到那个动荡的1968年。
敬请期待7月25日第五十六期“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化妆室里的批判会 — — 陈婉雯的生日报》。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