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老乡关系”影响中国院士选拔

2017-03-28 作者: 特约作者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提防“老乡关系”影响中国院士选拔

李康立 / 政见特约观察员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都更为关注经济活动中的寻租行为以及它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却对知识产业中可能出现的寻租行为有失关注。Fisman et al.(2016) 的工作论文,通过考察 2007 年以前 “关系” 在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选拔中的作用,在这一领域做了一些观察和探讨。

众所周知,在中国,院士不仅仅是一个荣誉头衔,更是撬动巨大社会资源的杠杆。中国政府每年投入的大笔研究资金,一大部分由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掌握分配。 而一个研究项目是否得到批准,往往取决于项目组中是否有院士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坐镇。

基于院士对于集纳研究资金的重要性,高校往往不惜血本招徕院士,给予其十分丰厚的物质待遇。但频繁爆出的丑闻(比如张曙光事件)使得院士选拔的公正性受到广泛质疑。在饶毅与施一公 2010 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著名文章中,他们就强烈批评中国自上而下的经费分配机制使得学者不再专注于自身研究,而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讨好官员与相关学术负责人上。

不过,目前关于院士选拔的讨论都仅限于个案,中国院士选拔是否在统计意义上受到关系网络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后果为何,正是这一篇论文试图解答的。

本文作者认为,“老乡关系”——即候选人是否与其本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来自同一城市——事实上对院士选拔的最终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学部常务委员会在院士选拔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初期(论文作者称为第一阶段),它负责组织全院对于全体候选人的差额选举;其后(论文作者称为第二阶段),常务委员会组织本院三位院士对剩余候选人进行评估,并组织本院院士进行第二次投票,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中的最高票者当选院士(2007 年之前为二分之一)。

在整个过程尤其是第二阶段,常务委员会成员可以通过个人关系为自己青睐的候选人拉票,为其当选提供支持。

作者收集了 2001-2013 所有候选人以及常务委员会成员的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候选人是否与其本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来自同一城市对于是否当选具有显著影响。为了避免同一城市可能具有高人力资本(因而也更有可能产生好的学者以及常务委员会成员)的内生性问题,回归中加入了候选人是否与同学部不在委员会的院士来自同一城市的哑变量。

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中,作者加入了可能影响选拔结果的其他关系网络变量(包括是否与委员会成员毕业于同一高校,是否与委员会成员任职于同一研究机构,是否是或曾是副厅级以上干部),发现 “老乡关系” 始终显著。

有意思的是,当控制了 “老乡关系” 后,无论是教育关系、同事关系还是政治关系,都对是否当选没有显著影响,这进一步论证了 “老乡关系” 对于院士选拔的重要性。

通过分阶段考察,作者还发现了同乡人偏好只存在于第二阶段,这也与预期相符:在小范围非透明的选举中,委员会成员更有可能施加影响。

如果院士当选靠的不仅仅是学术成就,那么进一步的质疑就是有 “老乡关系” 的当选者有着较低的学术水平。使用当选年的 H-index 以及高应用率文章数量衡量学术成就,作者分别考察了三组样本:全体候选人,通过第一阶段的候选人,以及最后当选的候选人。研究发现,只在最后一个样本中,有 “老乡关系” 的人的学术水平才会显著低于没有 “老乡关系” 的人。这似乎说明了,在初期候选人提交以及第一阶段投票中,学术水平是主要衡量因素,只在第二阶段中,“老乡关系” 才会对选拔结果产生影响。

作者最后估计了院士头衔的价值:首先,当选院士将使得学者接下来被聘为系主任或者校长的概率增加将近一倍;其次,院士可以为其附属高校多吸引将近 950 万美元的资金。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2007 年以后由于中科院的内部反腐,这种现象基本消失了。当时,国家为了打击 “通气” 的歪风,将当选门槛从二分之一赞同票变成了三分之二, 这让委员会成员从中活动的能力大大减弱。不过,任人唯亲(favoritism)在科学领域是否已经消弭,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另一方面,任人唯亲(favoritism)本身作为一种与人类历史等长的社会现象,又是任何一定规模的组织都无法避免的。如何更好的理解权力者(古代帝王,公司经理,政府高层等等)在提拔人才时的约束与偏好,对于相关的制度设计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Fisman, Raymond, Jing Shi, Yongxiang Wang, and Rong Xu. Social Ties and Favoritism in Chinese Science. NBER Working Paper No. 23130, 2017.
  • Shi, Yigong, and Yi Rao. “China’s research culture.” Science 329, no. 5996 (2010): 1128-1128.
  • Xie, Yu. “It’s whom you know that counts.” Science 355, no. 6329 (2017): 1022-1023.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