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打得」對話?(香港危機解析之一)

2019-09-24 作者: 梁文道 原文 #Matters 的其它文章

「好打得」對話?(香港危機解析之一) ——

儘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經正式宣佈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但是或許會令一些人感意外,為了這條條例而引起的龐大社會運動,卻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因此可以發現,這場運動的性質其實已經跟三個月前剛剛爆發的時候有很大的不同了。同時還能肯定,這場運動越是拖下去,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回應越是不能及時到位,它就會變得更加複雜,更難平息。該怎麼樣理解這場運動?它又將把香港和整個中國引向何方?恐怕不是區區兩千多字的篇幅說得清楚。所以不妨先讓我們想像,對於香港甚至中央政府而言,或能暫時止血的最佳方法。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兩個前提。第一,在整件事情上真正握有主動權的,其實是包括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內的建制力量,而不是看起來聲勢浩大,創意層出不窮的民間運動。理由很簡單,因為建制這回面對的是一次沒有明確領導,也沒有大台組織的全新模式的運動。這種運動很容易自我催生各種向前推進的辦法;但要說到跟政府談判,往後退讓,這種協調卻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論建制力量有多不情願,事實上整件事情已經充分國際化了。儘管拿三十年前的北京和現在的香港來比較並不恰當,但我們仍然可以說,如果事情的結局就和當年一樣,中央面對的局勢絕對要比三十年前險惡。因為對於西方社會而言,當年他們仍然相信透過不斷的交往(尤其是經貿往來),可以逐步改變中國。但現在他們只會把香港事態的演變,當成是阻止中國這個龐大異己強權稱雄世界的機會。假如香港遭到強力鎮壓,中國這一次所面對的圍堵絕對要比之前猛烈堅決。所以就像我之前曾經在此說過的,不論是啟用駐港解放軍部隊,還是安排駐紮在深圳的武警入城,甚至由香港特區政府自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全都無異於「攬炒」,是種一舉摧毀香港這個國際都市,同時深度破壞整個國家新冷戰佈局的自殘動作。

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推想,下一步只能由建制勢力繼續出招,而且不是所謂的硬手。既然連撤回條例也都失效,那麼再來是不是應該像很多論者所言,乾脆順應民情,由政府推出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呢?老實說,時至今日,我已經很懷疑這個做法還有沒有用了。雖然有這麼多人提議要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好像它是一個萬能藥箱,只要有它就藥到病除似的。但是這個獨立調查委員會應該如何構成?派什麼人選加入才能讓所有人接受?它調查的範圍該有多大?調查的方向和重點又是什麼?對於示威者而言,這個調查委員會最重要的對象當然是警方;對於建制派而言,這個調查委員會則當然要以示威的由頭和背後的組織為目標。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只要政府宣佈成立調查委員會,這種往昔常被用來擺平爭論,拖延問題的妙方,它本身就會成為下一輪爭議甚至運動的焦點。更別說遲遲不願推出獨立調查委員會背後的難言之隱。

何以致此?那當然是因為政府的認受度太低。從8月31號太子地鐵站到底有沒有人死亡這一件事的爭論就能看到,香港社會對建制的不信任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可以大膽的說,今天的特區政府就像一個借了大量高利貸的債仔,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事倍功半。回到三個月前,整場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我曾經提過林鄭月娥接下來幾年可能會變成一個虛位特首。說她只佔虛位,那是因為整件事情已經充分表現出她低得出奇的政治智商,中央政府只要稍微明智,就不可能再信任她的管治和判斷。更重要的,是她的決斷不只拖累整個香港建制派,還替中央帶來了嚴重後果,既為美國在貿易戰上送出一張trump card,又間接助選蔡英文,犯下這麼驚人的政治錯誤,怎麼可能沒有後果?但是我當時仍然相信她會留任,是因為我覺得中央不可能再次中途撤換特首,損耗權威。然而過了這三個月之後,我卻覺得接受她的主動辭職,恐怕才是中央政府擺平眼下局勢的最佳辦法,甚至要比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容易。

為什麼中央政府兩年前會選擇林鄭月娥?那當然是因為聽信了某些人的推薦,相信她是一個能吏,她不是有個很有名的綽號,叫做「好打得」嗎?但熟悉香港政壇情況的人都曉得,這個綽號其實來自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先生當年的一句戲謔,原意是嘲諷她可以不顧一切推進政令的作風。簡單回顧她的從政生涯,不管是接近二十年前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時的「一筆過撥款」,還是後來擔任發展局局長時的推倒天星碼頭、市區重建,以及新界丁屋僭建事件,都能讓人見識到她的硬朗作風。沒錯,除了僭建問題無疾而終,這些任務她多半都能順利完成,但也幾乎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幹完之後而不帶政治後果和社會效應的(「一筆過撥款」直到今日,還是社會福利界許多員工的心結所在)。她就像是一具火力威猛的槍械,殺傷力非常大,但是後座力也一樣驚人。只不過以前她不是整個政府的老闆,於是幹什麼事情都可以一往無前地勇敢衝鋒,然後讓包括其他部門在內的整個政府去替她消化負面效應(當年她處理市區重建結下了那麼多的樑子,好在那個時候曾蔭權班子是回歸以來最能和整個社會打交道的政府)。現在她自己主事,硬幹的後果就是眼下結局,幾乎拖垮整個政府,北京則成了承擔林氏效應的最終對象。

以其風格而言,最擅長做的可能就是讓三萬警力繼續「止暴制亂」,讓社會發生更多衝突和爭論。但要說到對話與和解,那恐怕還真不是她的強項。凡是見識過她怎麼和人「對話」的,大概都還記得她是如何在會上不斷照本宣科,走的時候連對方提出的建議書都丟在座位上面,這種乾脆連戲都不演的作風。至於邀人和解,我就不能不想起她兩年前組織班底,竟然可以出現見完面之後,讓本來有意加入政府的人才都大打退堂鼓的情況。想要順利解決當前危機,本來就要有一個政治智慧出眾,懂得裝模作樣的政治動物,但很可惜,導致今日局面的林鄭月娥實在不具備這種本領。可以大意公佈青年不是「社會持份者」, 在半公開聚會當中擔心自己現在沒有辦法逛商場,我怕她只能延續危機。

(本文於2019年9月15日刊在《蘋果日報》)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