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BLM運動和中式文革的異同

2020-07-04 作者: 彭涛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被警察膝跪頸部致死,引發全美和西方國家「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抗議種族主義浪潮。由於抗議人群有打砸搶和縱火等行為,運動後來對美國歷史及名人進行文化「清算」,被媒體與中國「文化大革命」做類比或相提並論,稱為「美國式文革」。人們可以將「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簡單地與中國文革做類比或畫等號嗎?兩者之間有哪些異同?

文革概念出自1966至1976年中國發生的一場鏟除傳統思想和生活方式,及其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運動,旨在消滅所謂「封資修」思想及其體系,構建新的社會主義文化。文革基本表現是: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和舊習慣),打砸搶抄家,毀壞文物,族群鬥毆,文化清洗,竄改歷史,癱瘓社會正常秩序和政府機構等。

從這些特徵看,美國BLM運動一些表現與中國文革確實有相似之處,如打砸搶燒、對美國及西方某些傳統思想和文化及代表人物,如種族歧視意識、與奴隸制有牽連人物的否定或重新評判、推倒或塗鴉如傑佛遜、哥倫布、華盛頓、邱吉爾等人塑像、擾亂社會正常秩序等。

從制度模式和運動目標及性質看,美國或西方風行的BLM運動,卻與中國文革本質上不同,不能相提並論或畫上等號。中國文革是在獨裁和專制下發起的文化清洗運動。毛澤東當年掀起文革,目的是以破四舊等名義打敗政敵,穩固個人權力。文革砸碎的是中國整個傳統思想和文化,不分糟粕良莠,一概否定。而BLM運動則是在民主國家發生,對象是西方社會歷史和現實存在的種族歧視意識及其實踐,不是要否定和毀掉整個美國歷史和文化傳統。

儘管這場反種族歧視運動存在過激和頗具爭議的地方,如要求取消黑人學生考試、解散警局、在科學領域掀起「Shut down STEM」運動等。這種過激要求與行為雖不值得推崇,卻是任何大規模群眾運動無法避免的事。在美國和西方國家,類似「失控」的運動時有發生,但最後都得以平息或矯正,不可能給社會帶來像中國文革那樣的「十年浩劫」,數千萬人遭受迫害、數十萬乃至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無數文物古蹟被損毀、傳統文化與道德淪喪、經濟崩潰等。

19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和反越戰運動,以及擴展至西方的「新左派」(die neue Linken)社會運動,如德國學生運動、法國1968五月運動,和英國、義大利、日本、荷蘭和墨西哥示威等,都曾讓所在國家造成動盪,給社會秩序帶來衝擊。這些運動曾受到包括當時中國文革、古巴革命和1968布拉格之春等事件影響,其訴求也有相近之處,比如反對「作為世界制度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平和美國霸權等。

但「68運動」卻推動了社會變革,催生新的政治文化,如性別角色改變、對同性戀認可、議會外反對派形成、非政府組織出現、另類宣傳和出版形式湧現等,豐富了民主和自由的內涵與形式。

從特徵上看,這次BLM運動算得上是文化「革命」運動,但不是中國文革意義上的文化革命。它是對美國及西方社會長期存在的文化和結構性(或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再次反抗與清算,要求對與種族隔離和歧視相關的歷史及人物重新評價,提倡個人不會因種族而受到歧視的理想社會。

雖然因為一些極端訴求和行為,該運動或將激起極右「白人至上主義」者反彈,甚至加重不同族裔和左右力量之間的對立。但民主社會是個多元體系,在各種制衡機制下,有能力消化社會運動中的各種負面後果。BLM運動無疑將促進美國和西方進一步反思其歷史與傳統文化,為增進族裔平等與社會融合,奠定新的思想文化和制度基礎。(作者為明斯克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