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无法衡量的价值在改变世界

2021-01-27 原文 #日本経済新聞 的其它文章

GDP无法衡量的价值在改变世界 ——

中山淳史:最近举办的全球最大规模数字技术展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因新冠疫情首次改为线上,据说全球观看人数达到15万,参观者比去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时只少了2万。

我去年曾前往拉斯维加斯参加CES,今年只能在日本通过线上观看,但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地方。相反,根据个人的关注点安排并提供的活动内容进行得十分顺利,这一点令人惊讶,也让人感叹技术的进步。

对于有这种感觉的人来说,省去前往拉斯维加斯的机票和酒店费用也算是一大“收获”。假设从世界各地到当地的往返机票平均为20万日元,每晚的酒店住宿费为2万日元,那么展会期间住宿4晚共需花费28万日元。如果乘以15万人,就相当于420亿日元的经济效益烟消云散。

假设明年的展会同时采用现实和虚拟两种形式来举办,而且回答愿意“线上参观”的人达到此次的一半左右的话,蒸发的经济效益就是210亿日元。也许这是一个可能性很高的数字。原因是很多人通过此次开始明白,即使线上也已经能以高技术水平来实现,而且还可以获得省下28万日元的“实惠感”。

恐怕这一点不仅限于展会领域。以网上的音乐发布服务为例,不用购买单张CD,或者下载单首歌曲,而是以“订阅(Subscription)”方式来获得数千万首歌曲的访问权利,这种业务在疫情之下迅速扩大。

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商、瑞典企业Spotify拥有3亿2千万用户(截至2020年9月底)。其中半数以上的人(1亿7600万)是接受插播广告等一定条件,免费欣赏音乐的用户。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未来创发中心高级研究员森健估算,这种实惠感(愿意支付的金额与实际支付额之间的差额)的总额每年达到1万560亿日元。

 

上图中的三角形面积就代表这种实惠感的规模。计算公式为1亿7600万人×每年的普通费用约1万2千日元÷2。除以2的理由是,其中有几成人认为“1万2千日元有些高,但在一定程度上愿意支付”。

另一方面,收费会员也有实惠感,公式为6万日元减去1万2千日元,得出4万8千日元,然后乘以1亿4400万人,最后再除以2。金额为3万4560亿日元。据说,在一项追踪每年在以各种形式出售的音乐内容上花费多少钱的消费者调查中,6万日元为最高金额。


通过让用户免费获得体验来促进其利用收费服务的经营模式被称为“免费加增值(Freemium)”,随着居家办公情况的增加,视频会议服务的使用机会扩大,提供这种服务的企业采用了与Spotify相似的做法。最受欢迎的是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的视频会议系统“Zoom”,如果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该系统的实惠感,规模至少达到1万8千亿日元。

音乐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拥有3亿2千万用户(reuters)

该公司并未区分收费用户和免费用户来公布用户信息。而且,收费体系复杂,因此用最低收费标准,也就是每年约1万2千日元乘以每天参与会议人数(累计人次)的3亿人再除以2。

该公司规定参与者为2人时不设置时间限制免费使用,即使参与人数超过3人以上,40分钟以内也免费使用。世界上有很多人被认为在这个范围内使用。从这些人来看,Zoom每年有接近2万亿日元的使用价值,却是“免费工具”。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一方面使免费经济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也使代表人们充足感和富裕度的实惠感扩大。

这种实惠感在经济学上被叫做“消费者剩余”,这是一个最近被视为“具有主观性、没有实态的”概念。当然不会计算入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计入GDP的只有企业实际销售给消费者所获得的利润。

不过,未被算入GDP的价值正在网络领域膨胀,同时正在扩大经济的范畴这一点却是事实。这对企业股价的形成也开始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无视这一点,仅看利润,企业就会走错道路。

搜索引擎服务商美国谷歌及SNS(社交平台)服务商美国脸书也是如此。两家企业都是利用通过免费服务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来吸引用户,并据此从数据和广告收入中获得巨大利润。

能反映出这些消费者剩余之大的或许就是最近的半导体短缺问题。在对GDP有很大贡献的汽车用半导体方面,缺货现象表现尤其显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是因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及高速通信标准“5G”的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对半导体的需求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也迅速扩大。而这都是在网络上产生巨大消费者剩余的工具。

从决定性能的电路线宽这个方面来看,汽车使用的是28~40纳米、比现有最尖端产品落后3~4代的半导体产品。但半导体厂商现在增强设备的却是利润率高的5~7纳米的微细的最尖端产品。这些都是面向服务器和智能手机的半导体,汽车用半导体都将推后生产。

换言之,消费者剩余是不同于实际利润、带有主观性的概念,也难以计算。但如果经济结构改变,对企业价值和经营方式也开始产生影响力的话,对于容易被GDP这一指标束缚的日本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前进之路这一点来说,也应该暗藏着不少启示。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