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体制向核聚变初创企业出资

2023-05-16 原文 #日本経済新聞 的其它文章

日本联合体制向核聚变初创企业出资 ——

Kyoto Fusioneering开发的等离子加热装置“回旋振荡管”

在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核聚变发电领域,日本政府和企业将组建联盟。三菱商事、关西电力、政府旗下基金等16家企业将向源自京都大学的初创企业合计出资约100亿日元,充实相关设备和技术人员等经营资源,提高技术开发能力。由于燃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因此几乎取之不尽,作为去碳化的王牌而备受期待。日本将通过这种“举国体制”参与全球竞争。

出资对象为Kyoto Fusioneering(KF、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由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9年成立。在日本国内,作为拥有核聚变相关技术的初创企业中最有实际业绩。

除了三井物产、J-POWER和INPEX之外,三菱UFJ银行、政府旗下基金JIC Venture Growth Investments等16家公司接受了第三方定向增发。预计新增出资合计达到20%左右。

Kyoto Fusioneering在被称为“回旋振荡管(gyrotron)”的等离子加热装置领域具有较高技术能力。这是促进核聚变反应的核心装置,在开发方面领先于世界。由于技术能力受到期待,从英国原子能管理局 (UKAEA)获得设备订单。

首先将充分利用筹集的资金,力争掌握能稳定运转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2024年将在日本国内设置核聚变发电的小规模实验设备,验证回旋振荡管等装置能否稳定运转以及提取热量等。此外,还将扩大技术人员等的招聘,将规模扩大至约为目前3倍的200~300人。

预计自2020年代后半期开始,实验反应堆的建设在全球正式启动,设备需求有望扩大,因此还将讨论进一步融资。三菱商事等也将通过出资来积累核聚变经验。希望推动尽早实用化,在新一代能源领域取得主导权。

核聚变发电的机制是通过原子核之间的融合来获取能量。不燃烧化石燃料,不产生二氧化碳。作为燃料的重氢(氘)等可从海水中提取。现有核电站产生的高放射性废弃物不会在核聚变发电中产生,这是其优点,作为成为实现去碳化社会的杀手锏的新一代能源,各国正在加紧开发。

为了到2030年代实现商用化,技术开发正在取得进展。美国能源部2022年12月宣布,实验中生成的能量超过了为产生核聚变而投入的能量。

与此同时,企业方面也采取了行动。美国微软与涉足核聚变发电的美国初创企业Helion Energy签署了始于2028年的电力购买协议。据称这是世界上首次签署核聚变的售电合同。如果企业的支援加速,实用化也有可能提前。


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国家的主导下推进项目,包括参与国际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日本拥有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庆应大学访问教授冈野邦彦表示:“在材料开发方面与欧洲一起走在前列”。

日本政府也在4月制定了推动核聚变发电实用化的首个国家战略,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化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方针。

不过,正在由国家主导转向以企业为主体,需要筹措巨额资金,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核聚变工业协会 (FIA) 2022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与核聚变相关的企业超过30家,融资额合计达到逾48亿美元。

源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美国联邦聚变系统(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已累计筹集超过20亿美元。英国托卡马克能源(Tokamak Energy)则在提高核聚变反应效率的技术等方面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在数量上压倒其他企业。

核聚变发电有望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产业范围广阔。实用化还需要时间。为了让日本不落后于世界开发竞争,日本政府和企业等的联合支援日趋重要。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铃木健二朗、大西智也、草盐拓郎、猪俣里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