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行星当“肥料”,到月球种菜?

2024-03-03 原文 #日本経済新聞 的其它文章

把小行星当“肥料”,到月球种菜? ——

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地球化(Terraforming)”情节,指的是将月球和火星的环境变得像地球一样。如今探索未来移民可能性的研究取得进展,“地球化”已不再完全是幻想。据悉有可能将宇宙中漂浮着的无数小行星用作“肥料”,建立“农场”。

2023年12月,讨论月球移居方法的国际会议在日本冈山县召开,冈山大学特任教授中村荣三提出的“月球农场”构想受到关注。中村利用模仿探测器“隼鸟2号”2020年带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沙土成分的土壤和水,成功栽培了芝麻菜、日本水菜和荞麦等可以食用的植物。据悉这些植物用了大约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长到可以食用的大小。

为了避免辐射等影响,月球农场设想与人类居住的基地一样设在封闭空间。设想使氧气和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循环,除了阳光之外,还利用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人工光来培育植物。火星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或许可以用于植物所需的光合作用。

植物并不是光在月球或火星的沙土上播种就能生长。困难因素之一是缺乏营养。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碳和有机物等成分。中村教授指出,“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缺乏这些成分。植物的栽培和生物的生存处于困难的环境中”。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使用月球沙土进行了试验,给植物样本拟南芥注入营养剂进行培育,结果虽然成功发芽,但在数周内发育不良。

作为改良土壤的“肥料”而备受瞩目的是小行星。2022年,随着“龙宫”样本的分析结果陆续发布,出现了可能性。样本中富含氢、碳和有机物,其存在比例“比地球高出34位数”(中村)。

宇宙中有无数的小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发现约130万颗,其中,朝着地球或月球方向接近的天体超过3万个。再加上观测技术的提高,数量正在逐年增加。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旗下宇宙科学研究所的准教授吉川真表示,其中存在公转周期为1年左右、离地球和月球的周围不远、成群移动的小行星群。可以从这些小行星中找到合适的天体,将其带到月球等地作为肥料使用。

如何将小行星沙土带到月球呢?如果只带回少量的石头和沙子,通过“隼鸟2号”和NASA的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积累的样品回收技术将发挥作用。如果要大量沙土,就需要捕捉小行星本身。NASA此前曾提出过用袋子包住的方式捕获大小在10米以下的小行星、运送到月球或地球附近的构想。


关于运送更大的小行星的方法,NASA2022年进行的实验显示出可能性。NASA成功用探测器撞击小行星,改变其轨道。当时因为像电影《世界末日》里那样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而受到关注,但“也可以考虑引导探测器撞击并使之落向天体”(吉川)

不同类型的小行星的成分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辨别出有可能种植作物的小行星。像龙宫这样已知详细性质的小行星不到20颗。基于大量小型探测器的低成本观测网有望为探索小行星发挥作用。

除了小行星之外,相关业界还在考虑其他的改良土壤的方法。2022年,大林组等在模拟月球的沙土中加入有机物作为肥料,成功进行了培育小松菜的实验。要实现月球农场,还必须研究土壤的盐分和重金属等的含量、宇宙辐射的影响。

美国主导的力争实现载人月球探测的国际项目“阿尔忒弥斯计划”提出了2026年向月球表面运送宇航员的计划。此外,据悉中国也将在2030年之前开始建设月球基地。各国的研究机构也在致力于月球农场等相关研究,国际竞争或将日趋激烈。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松添亮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