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以非生物药挑战癌症治疗,武田与中企合作
日本制药企业正致力于开发有望有效治疗癌症的新药——可促进降解致病蛋白质的小分子药物“蛋白质降解诱导剂”。在全球范围内,药效强的生物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小分子药被视为成熟的技术。改变治疗方法将有助于促进日本企业擅长的低成本小分子药的复兴。
小分子药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来制造的药物。以前是开发新药的主要技术,但1990年代前后,运用生物作用的“生物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截至2022年,在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生物药占据半数以上。生物药采用细胞培养等技术来制造,可以治疗癌症及罕见病等很难用传统小分子药治疗的疾病。
![]() |
有观点认为,生物药有望广泛治疗很多疾病,而小分子药却缺乏增长空间。不过,克服小分子药弱点的技术开发已取得进展。
“以前的小分子药无法瞄准的致病蛋白质现在也能降解了”,安斯泰来制药的工程化小分子(Engineered Small Molecules)负责人早川昌彦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在面向癌症治疗用途进行初期阶段临床试验。对象是蛋白质的特定部位出现异常的癌症,多为胰腺癌和结肠癌等。目标蛋白质与药物相结合的口袋(pocket)太浅,很难开发出治疗药物。
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蛋白质降解诱导剂运用不同思路克服了这样的弱点。安斯泰来把目光投向了存在于体内、可促进蛋白质降解的物质“泛素(ubiquitin)”。该公司认为使其附着在致病蛋白质上即可。
其作用原理是,降解诱导剂具有让体内酶“E3连接酶(ligase)”(可使泛素和蛋白质附着在一起)靠近致病蛋白质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泛素附着在致病蛋白质上,从而促使蛋白质降解。药物并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发挥了让体内物质产生作用的功能。
在初期阶段临床试验中,安斯泰来将在2025年度之前确认降解诱导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迹象等。早川昌彦表示,“制造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小分子药设备和技术”。
传统小分子药通过与致病蛋白质所具备的“口袋”相结合来产生药效。这种药被称为“抑制剂”。然而,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具备适合抑制剂的口袋。据安斯泰来表示,在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中,只有约20%的蛋白质具有较深的口袋。其余蛋白质则因为结合口袋太浅,药物被认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即使结合口袋很浅,降解诱导剂也能发挥作用,理论上可以瞄准所有致病蛋白质。不过,E3连接酶有几百种,需要反复研究才能找到有效的连接酶和药物等。
![]() |
生物药品是利用微生物和细胞来制造,因此研发和生产需要高昂的成本。也有的药物难以量产,其设备投资被认为是小分子药的10倍以上。
小分子药则容易制造和量产。日本的制药公司具备相关技术积累。如果小分子药的药效提高,市场有再次增长的空间。
武田药品工业5月与中国制药企业达歌生物签署了蛋白质降解诱导剂的许可协议。武田最高可能向后者支付12亿美元。将充分利用达歌生物的新药平台,在癌症领域及神经科学领域等进行开发。
![]() |
卫材也将与东京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卫材常务执行董事大和隆志表示,“期待成为新的癌症治疗药的变革者”。
诱导剂的开发正由初创企业推进。从武田药品工业独立出来的FIMECS公司正在进行自主开发,并进行针对肺癌及胰腺癌的治疗候选药物的临床前试验。
![]() |
安斯泰来研究理论上可以对所有病原蛋白质起效的药物 |
为了获得诱导剂开发基础,全球制药巨头纷纷与初创企业签订合同。丹麦的诺和诺德与美国企业合作,可能最高投资14.6亿美元。美国Arvinas公司正与美国辉瑞公司针对乳腺癌进行最终阶段的临床试验,并与美国基因泰克(Genentech)和德国拜耳合作。
大型制药企业进入新技术领域需要与初创企业合作。在美国,对药品开发方面有前景的初创企业的投资正在扩大,以波士顿等地为中心形成了生态系统,研究越来越活跃。
FIMECS公司的代表富成祐介指出,“以美国为中心,降解诱导剂的开发竞争正在加剧。如果日本大型药企的参与落后于海外巨头,可能会出现与生物药品相同的局面”。
日本也出现了脱胎于大学的医药领域初创企业。日本大型药企拥有小分子药的制造技术优势。增加大企业与新兴企业的合作关系对于有效的新药开发和提升日本制药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坂野日向子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