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汉:1958年的神话:“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1989-06-04 作者: 罗平汉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958 年的神话:“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作者:罗平汉

1.jpg

1958 8 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这里所说的“不是什么遥远将来”,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呢 ? 据薄一波回忆,提交北戴河会议讨论的一个文件写的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即 1967 年以前,毛泽东改活了一点,改成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但在有的地方则表现得更急一些,走得更快一些。

河南嵖岈山:“幸福生活乐无边”

1958 4 月,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地区的 20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卫星集体农庄,全农庄有耕地 90447 亩、山林 56865 亩,共有 6566 户、 30131 人,其中有整劳力 11960 人、半劳力 3406 人,下设 20 个生产大队、 215 个生产队,开了河南省小社并大社的先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6 8 日和 6 12 日,卫星集体农庄又在《人民日报》放了两颗小麦高产“卫星”,先是宣布“ 5 亩小麦每亩平均实产 2105 斤”,继而又声称“有 2 9 分地总产量达到 10238 6 两,平均每亩亩产 3537 7 5 钱”。卫星集体农庄顿时闻名全国,并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

这年 6 26 日,嵖岈山卫星公社出台了一份《 1958 年到 1962 年全面规划 ( 草案 ) 》,该《规划》主要内容有:

( ) 提高粮食、油料、棉花、烟叶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具体要求是:粮食平均亩产 1958 8000 斤, 1962 4 万斤;棉花平均亩产 1958 300 斤, 1962 1000 斤;烟叶平均亩产 1958 500 斤, 1962 3000 斤;麻类平均亩产 1958 500 斤, 1962 5000 斤;蔬菜平均亩产 1958 5 万斤, 1962 15 万斤;芝麻平均亩产 1958 300 斤, 1962 1000 斤;甘蔗平均亩产 1958 2 万斤, 1962 4 万斤,达到每人平均 80 斤糖。

( ) 兴修农田水利,做好水土保持。《规划》提出:“全体社员一条心,风云听令水服人;沟河节节筑成坝,遍地修成水库群; 500 公厘 ( 即降雨量 ) 不成灾,一年无雨保丰收;旱田变成自流化,幸福生活乐无穷。”

( ) 发展地方工业。计划 1958 年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 40% 1962 年超过农业产值 80% 。其中,机械工业要做到小修不出队、大修不出社, 1960 年前试制成功并生产小型拖拉机 20 台、锅拖机 200 部、煤气机 200 部;钢铁工业 1958 年开采铁矿 5 座,产铁 50 万吨、钢 10 万吨, 1962 年发展到 16 座钢铁厂,年产铁 180 万吨、钢 40 万吨;化肥工业 1958 年兴建化肥厂一个,年产 3 万吨, 1962 年扩建为 2 个厂,年产 10 万吨; 1958 年开采煤矿一座,年产煤 10 万吨, 1962 年提高到 60 万吨。还对电力、纺织、建筑材料、食品、被服、药材、造纸、陶瓷等工业一一订出了发展目标。

( ) 交通运输业。到 1962 年,卫星公社的公路将全部修成柏油路,到时大队有电车,小队有 1 4 辆大卡车,各户有自行车和收音机。那时的情景将是:“社会主义多华丽,高楼排房平地起,到处安装电话网,户户都有收音机,兴建石子柏油路,汽车电车驰如飞,四通八达多方便,生产运输不费力。”

( ) 发展家畜家禽和山区多种经济。到 1962 年,卫星公社将有羊 93000 只,鸡 280 万只 ( 每人 60 ) ,鸭 38 万只,兔 47 万只,蜂 5 万群,鱼 2 亿尾,果树 300 万棵,年产水果 10 亿斤,用材林 3 亿棵,油茶产油 3 万斤,药材 50 万斤,蚕 2000 筐。

( ) 文化教育。 1958 年,每个青壮年达到初中程度,能看书报写信;队队建立图书馆、俱乐部、报刊发行网和老年幸福院。 1960 年前,社员全部达到高中水平,队队有 10 20 个大学生;各小队建立俱乐部、大队建立文化宫,社有 6 个电影队、 2 个电影院、 6 个养老院、 6 个跳舞厅;户户有 1 3 个弹簧床, 2 5 个沙发椅;队队都建立露天电影院,每个社员 1 月看 5 次电影。 1962 年,社员普遍提高到相当于大学文化水平。

( ) 除四害讲卫生。 1958 年,消灭狼、虎、野猪和臭虫,基本控制乙型脑炎、流行感冒、黑热病、痢疾、百日咳、白喉、肺结核、霍乱和麻疹,并消灭全部甲状腺病;队队有卫生室、保健站、医疗组,社员全部实现公费医疗。 1960 年,建立 6 个疗养院;村村有浴池,每人每月可洗 5 次澡。

1962 年,卫星公社将是:“坚决执行总路线,乘光驾电赶苏联;全面实现电气化,工厂林立像鞍山。牛羊成群猪满圈,绿林遮日不见天;苹果结的赛西瓜,棉花桃儿像鸭蛋;鲤鱼长的比船大,粮食收的堆成山;年年喜庆大丰收,米面鱼肉顿顿餐。房子全部换新里,户户住在楼上边;街道修成柏油路,五彩电灯两边安;澡场戏院电影院,人民公园养老院;青年男女入大学,各个学的红又专。祖国建设需人才,人人都是技术员;儿童送进托儿所,妇女产期住医院;吃饭都是食堂化,苹果罐头作另餐;出门坐着小卧车,夜宿沙发去安眠;休息时有俱乐部,假期逛逛嵖岈山;大干苦干三年整,幸福生活乐无边。”

按照这个规划,卫星公社到 1962 年已不是共产主义而胜似共产主义了。

1958 9 月,遂平县多个公社合并为一个公社,将遂平县改为遂平卫星公社,实行一县一社。 10 1 日,遂平卫星公社委员会制订《遂平卫星人民公社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 1962 年,全公社 ( 即全县 ) 的工业产值将达到 48 亿元,工业产值将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80% ,实现高度工业化和高度电气化。到时,卫星公社的交通将极其发达,将有通往嵖岈山的轻便铁路一条,全县实现石子公路化,开辟遂平至汝南的航线 50 公里,全遂平将公路如网、水陆贯通,达到河内通汽轮、两岸通汽车,队队有汽车,户户有自行车,社员上工外出一般不再步行。社员的文化程度也将有极大提高,年满 18 岁的社员一律提高到中等文化程度,现有中等文化程度者提高到大学程度,并设立工、农、林、医、艺、师、水产等学院。人均粮食将达到 22000 斤以上,皮棉 100 斤,食油 1600 斤,肉类 1000 斤,糖 600 斤,水果 1500 斤,牛奶 350 磅,蔬菜 4200 斤,鱼 1000 斤,海味 5 斤,鸡蛋 1000 个,社员生活达到丰衣足食。到 1962 年,“广大社员生活水平正式过渡到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

据时任嵖岈山管理区党委书记的陈丙寅回忆, 1958 10 月,到遂平进行调查研究的陈伯达,还曾设想在嵖岈山搞共产主义新村的试验。在嵖岈山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陈伯达说:“如今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社合一,这就为过渡到共产主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谁也不知道。所以,我建议咱们选个地点,搞一个共产主义新村试验,成功了为将来积累点经验,失败了我们吸取教训。”经过卫星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将该项试验放在嵖岈山地区的土山进行。试验的主要内容就是取消货币。陈伯达的理由是:共产主义社会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彻底消灭了私有制,人与人之间的货币交换将逐步消亡,钱成了无用的东西。

随后,陈伯达与遂平县人民银行行长共同设计了一种代替货币的交换券。这种交换券没有面值,只起证明作用,社员拿交换券可以在共产主义新村进行物物交换。他们又制订了几个小册子,确定了进行内部交换的标准。由于物资紧缺,没几天的工夫,供销社的物品就被交换一空。不久,中共中央通知陈伯达去郑州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 即第一次郑州会议 ) ,嵖岈山的共产主义新村试验也就不了了之。

河北徐水:共产主义试点

1958 8 4 日,毛泽东视察河北省徐水县。 8 5 日,中共徐水县委召开“徐水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在会上作了《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张国忠说:“今天是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这是我们县要向共产主义迈进很重要的会议,这就是要使我们思想、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向共产主义进军。”“要建设共产主义,就要有共产主义思想。我们党领导群众多年,就是为建设共产主义,使人民进入生活、劳动幸福的乐园。”

张国忠还说:“现在高级社改公社,就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组织。”“把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包括在内。”那么,什么是共产主义呢 ? 张国忠说:“大车、牲口全要公有,粮食很多,有新房,有胶皮 ( 大车 ) 、机器,哪个是个人的?存款还算自己的。这就叫共产。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私产是贫苦受罪,粮食不能高产。”显然,这位县委领导人把共产主义同“共产”等同起来了。

8 6 日,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来到徐水,指导徐水进行共产主义试点,并给徐水带来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康有为的《大同书》。 8 8 日,陈正人在徐水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河北省委秘书长尹哲、副省长胡开明、保定地委书记李悦农、徐水县委的领导,以及南梨园乡的党委书记和大寺各庄、北邵庄、双营、六里铺等四个社的支部书记。在座谈会上,陈正人说:第二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差不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就向共产主义过渡了。过去没有想到跃进得这么快,今年钢产量可以搞到 1200 万吨,明年钢产量达到 3000 万吨,超过英国。这样逼得我们想问题了,就要搞共产主义过渡的试点,搞共产主义,搞工、农、兵、学、商结成一体,在农村、机关、学校都搞。

为何要选择在徐水搞试点呢 ? 陈正人解释说:在徐水搞试点是合适的,因为徐水工作跃进很快,搞了军事化,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在水利建设上有创造性,一年来群众运动中也有了很多锻炼,农业上有了很大基础,交通很方便,虽然有些缺点,比如资源不太丰富,但也可以改变和克服,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这些中央可以帮助,省、地委更要帮助,当然主要还是靠自己。座谈中,陈正人还要徐水的干部看几本书,例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分配与生产部分、马恩列斯毛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章。他还提到了康有为的《大同书》,并说康有为的书只能当小说读,糟粕很多。据参加这次座谈会的著名作家康濯回忆:“陈正人来徐水带来了一些书,其中有康有为的《大同书》。当时他问我:‘你是文化人,《大同书》看过没有?’我说:‘看过。’他说:‘《大同书》有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可以看一看。’”

既然中共中央将徐水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试点地区,中共河北省委自然要积极配合。 8 12 日,省委召开书记处会议专门讨论徐水的共产主义试点问题,并决定成立规划小组,请中央派人参加。规划的总要求是使徐水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地方走在前头两三年,以便取得经验,向全国推广。为了搞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全面规划,中央有关部门、河北省委、保定地委和徐水县委组织了有 100 多人参加的规划班子,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家计委等 70 多人,河北省委 10 余人。这个班子对徐水未来五年的工农商学兵、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建筑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8 22 日,这份题为《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 ( 草案 ) 》编制了出来,主要规划有:

关于农业生产。 1959 年粮食播种 90 万亩,其中小麦 80 万亩,亩产 1500 斤,总产 12 亿斤。甘薯 30 万亩,亩产折粮 5000 斤;棉花 30 万亩,亩产皮棉 500 斤;花生 8 万亩,亩产 1000 斤;芝麻 2 万亩,亩产 150 斤;蔬菜 10 万亩 ( 包括白菜 5 万亩 ) ,平均亩产 5 万斤;糖类 3 万亩,平均亩产 1 万斤;瓜果烟麻 5 万亩。其他造林、饲草等占地 10 万亩。到 1962 年,缩小播种面积,优种化,争高产,亩产粮食 1 万斤。发展多种经济。 1959 年木材林发展到 80 万亩, 1962 年发展到 100 万亩; 1959 年果树种植达到 200 万棵, 1962 年达到 390 万棵。

1959 年,骡马发展到 3 万匹,驴 4 万头,牛 25 万头,羊 20 万只,猪 160 万口,鸡 250 万只,兔 160 万只,蜂 2500 窝,蚕 2000 张,鱼 6000 万尾。 1962 年,骡马达到 8 万匹,牛 50 万头,羊 50 万只,猪 350 万口,鸡 500 万只,兔 250 万只,蜂 8000 窝,蚕 2 万张,鱼 2.5 亿尾。根据这个发展规划, 1959 年,徐水平均每人将有粮食 4000 斤,棉花 227 斤,油料 125 斤,肉类 200 斤。到 1962 年,平均每人粮食 4000 斤,棉花 330 斤,食油 133 斤,猪肉 400 斤,蛋品 800 个,糖 266 斤。

关于工业生产。新建 12 座县营企业,所有县营的工厂,一般都办红专学校,都种试验田和菜园,适龄青年都编入民兵;兴建多种社营工厂,所有社营工厂的工人,都逐渐实行轮换办法,二年一换,亦工亦农。这些厂子建成投入生产后,加上上级的支援,就可以加速装备农业, 1958 年冬实现排灌机械化, 1958 年秋实现加工机械化, 1959 年实现耕作机械化, 1959 年春实现电气化。“这样,人民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就可以大大减轻,主要劳动都为机器代替,工作时间减为八小时,人民的生活资料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供应。”

关于交通运输业。全县建轻便铁路 60 公里;建设水泥路面公路 100 公里,高级路面都通无轨电车;建设碎石公路 1000 公里,使所有的社都与县干线贯通,所有社的居民点、卫星村都用普通公路连结起来;全部消灭铁轮车,社社有汽车,队队有胶轮车,户户有自行车。人们下地下厂劳动一般不再步行。修建飞机场,买飞机 3 架,解决大面积捕蝗除虫问题;从刘家台水库经瀑河水库直通白洋淀,节节建闸,开展航运;村村建立邮政代办所,村村都有电话机。

关于文教卫生事业。扩建综合大学一所,设立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和艺术学院,建立科学研究院,建立综合医院一所,建立文工团一个、文化宫一所、图书馆一所,建立体育馆一所,设立人民出版社出版县报一种,建有线广播电台一所。在 7 10 年内普及大学教育,从今年算起所有 30 岁以下的人都达到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人是专家等。那时,旧的分工形式要改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本质差别将消失。

关于城乡规划和居住条件。县城人口,一般达到 5 万- 7 万,最多不过 10 万人。另外把容城、固城、大王店发展为 3 万人以上的小城市,既是社的所在地,又是县城的卫星城。社址所在地一般为 2 万人左右,每个社建立 4 个居民点,每个居民点人口为 5000 人左右;普遍改善居住条件,建设楼房,每四户一幢。县城和社址,都有自来水,村村都有洗澡塘。

为了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徐水决定在全县范围实行基本生活供给制。其中,针对农民的供给内容有:

伙食:男女整半劳力,大、中学生每人每月 5 元,小学生每人每月 4 元,幸福院老人每人每月 4 5 角,幼儿园儿童每人每月 3 5 角,托儿所婴儿每人每月 3 元。伙食费一律不发给本人,以食堂为单位掌握。伙食用粮发给食物,以食堂为单位发给供应证,凭证到附近粮库领取,其他部分一律折款发给货币。为了便于掌握,各食堂可发给个人饭证。农民出门原数带走饭费,到另一食堂吃饭交费。

服装日用品:男女整半劳力,每人每年发给服装布 24 尺、棉花 1 斤、鞋 3 双、袜子 2 双、毛巾 1 条、肥皂 2 块,根据需要发给草帽 1 顶。大中小学生、幸福院老人、儿童都有相应的规定,连托儿所儿童,每人每年也发给服装布 8 尺、袜子 3 双、毛巾 2 条、帽子 1 顶、香皂 1 块、小毛巾 1 条。

津贴:根据劳动态度、技术高低、劳动强度分为两等,一等每月 2 元,二等每月 1 元,一、二等各占 50% 左右。大中学生每人每月零用钱 5 角,小学生、幸福院老人、婴幼儿每人每月分别为 1 角、 3 角、 1 角,不发给个人,由集体掌握。

其他:农民的医疗费,由县财粮部发给各公社,由各公社统一掌握。农民看病在本公社有效,本公社不能治疗经医生证明转院,转院治疗一律付现款。结婚男女双方每人补助 1 5 角,生育补助 3 元,死亡丧葬适当发给丧葬费。看戏、看电影、洗澡不花钱,每 10 天发洗澡票 1 张, 20 天发理发票 1 张, 1 月发电影票 1 张。取暖以年 105 天计算,每户每天煤 2 斤,折款一次发给各户。

然而,徐水当年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刚刚解决,根本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所谓的基本生活供给制基本上没有兑现。规划草案出台不到两个月,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所谓共产主义试点也就只得草草收场。

山东寿张: 1960 年建成共产主义

1958 8 27 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文章开头就说:“这次寿张之行,是思想再一次的大解放。今年寿张的粮食单位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但实际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气魄大。”于是,寿张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闻名全国。

1958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寿张的“大跃进”进入紧锣密鼓阶段,浮夸风也开始盛行。这时已是夏收时节,台前农业社率先放出了亩产小麦 3175 斤的“卫星”,创下山东全省小麦最高纪录,顿时闻名于齐鲁大地。从此之后,寿张的“卫星”越放越多且越放越大。 8 月下旬,城关乡北台农业社放出一颗谷子大“卫星”,亩产干谷 10546 15 两。接着,城关人民公社台前耕作区,放出亩产玉米 20125 斤和亩产谷子 21787 斤的大“卫星”。

1958 9 月,寿张宣布:全县几万亩早秋谷子和玉米,平均亩产都超过了 5000 斤。其中玉米 11064 亩、平均亩产 4814 斤,谷子 52345 亩、平均亩产 6028 斤。进入 10 月,寿张又宣布:全县 50 万亩粮食作物预计总产量能达 25 亿多斤,平均亩产 5000 斤,比去年亩产 290 斤增产 17 倍多,成为全国第一个平均亩产超过 5000 斤的县。由于寿张大胆放“卫星”,名气越来越大,成为山东著名的“大跃进”典型,并被树为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红专标兵”,山东省委还多次在寿张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经验。

这年 8 13 日,新华社报道了毛泽东视察山东农村的情况,其中特地提到毛泽东表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于是全国农村迅速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作为“大跃进”典型的寿张当然不能落后。 8 23 日,寿张召开建立人民公社万人动员大会,当天晚上,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宣布成立。 4 天后,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原有的 129 个农业社被合并为 8 个公社。不久,又将 8 个公社合并为一个公社,命名为寿张人民公社。

10 月上旬,寿张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认为在粮食问题已经解决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在三四年里把寿张建设成为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接着,又根据山东省委的要求,提出到 1960 年即可建成共产主义。 10 25 日,寿张人民公社制订了相应的规划,题名为《高举红旗,乘胜前进,加快步伐,到 1960 年建设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规划 ( 草案 ) ( 以下简称《规划 ( 草案 ) )

《规划 ( 草案 ) 》提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全面跃进,已为尽快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随着公社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协作已经巩固,全民实现了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生产战斗化,工农商学兵已经结合为一体,全民所有制已在农村占据绝对优势,主要生活资料--粮食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在这种新形势下,经公社研究,认为我们必须高举红旗,乘胜追击,胜利再胜利,大干猛干 2 年,过渡到美满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

《规划 ( 草案 ) 》确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标准:一是实现工业化,工业产值应占总产值的 70% 80% ,能生产中小型机器;二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主要笨重的农活有 70% 的使用机械操作;三是实现电气化、沼气化,照明、做饭全用电;四是年满 35 岁以下的男女社员,都能达到或超过高小程度,力争 7 年到 10 年内提高到大学程度;五是改善居住条件,全体社员都迁居新村,大部分住上二层楼;六是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食堂、校舍、剧场、电影院、洗澡塘、花园等设施应有尽有;七是实现“各取所需”的分配制度,社员享受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规划 ( 草案 ) 》分为二十个具体指标,这个乌托邦式的规划刚刚制订出来,寿张人面对的已是如何吃饱肚子的问题。这一年寿张的实际亩产量只有 312 斤,却虚报为 5000 斤。既然寿张农业获得了如此大的丰收,国家在实行粮食征购时,就给寿张下达了 1.1534 亿斤的征购任务,按说这个数字不到寿张自称的年总产量 25 亿斤的一个零头,但那 25 亿斤是吹牛皮吹出的,实际产量只有 4.2525 亿斤,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全县人均口粮只有 283 斤。因而到了这年底,寿张就出现了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并造成大量人口外流。这个两年实现共产主义的规划也就成为一份历史笑料。

山东范县:“共产主义新乐园”

1958 年的共产主义试点中,与徐水、寿张齐名的还有山东的范县 ( 今属河南 ) 。寿张出名后,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关注。这年 7 月中旬,刘少奇前往山东视察。 7 15 日,刘少奇在济南同寿张县委书记及该县部分乡社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有关情况。 7 17 日,他又驱车前往寿张,参观了台前农业社的高额丰产田。在这期间,刘少奇曾要求山东五年建成社会主义。

既然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省委自然不敢怠慢。为了贯彻刘少奇的指示,山东省委立即在寿张召开各地 ( ) 、县委书记参加的现场会。范县县委书记谢惠玉和县长李普光参加了会议。

这是一次“插红旗、拔白旗”的会议。会上,各县自报夏收小麦的产量。这年范县的小麦亩产是 96 斤,与往常相比是一个不错的年份,谢惠玉就如实地报了这个数。可是,邻近的寿张报出的产量却是每亩 260 斤,差不多是范县的 3 倍。范县与寿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大致相同,可报出的产量却远远低于寿张。这样一来,受到了主持会议的一位省委领导的点名批评,认为范县是右倾保守,挡了五年建成社会主义之道。在这全面“大跃进”的年月,谁都怕被指责为右倾,这时,坐在台下的范县负责人十分紧张,赶紧检讨。接着,他们又给在家的县委常委通电话,要县委立即组织人马来寿张参观。

当时,能否“跃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敢不敢放“卫星”。范县自从被省委领导批评为右倾后,也只得大着胆子搞浮夸。这次会议不久,范县向外界宣布:登封农业社的 5 亩试验田,亩产小麦 2013 斤,全县小麦总产量比 1957 年增长了 62% 。这个头一开,范县的“卫星”也就越放越大,小麦亩产量一直放到了 5067 斤,只比寿张少了 9 斤,而全县谷子平均亩产则达到 5000 斤。这一下,范县也吹响了,不但上了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而且《人民日报》还多次报道其发射“卫星”情况。 8 26 日,范县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几天时间,全县就实现了公社化。 9 14 日,又将全县的 10 个公社合并为一个大社,即范县人民公社,范县县委也就成了公社党委,县人民委员会变成公社管理委员会。

10 月中旬,华北和东北九省市在西安召开秋季农业协作会议,讨论当前办好、巩固农村人民公社的主要问题和 1959 年农业生产如何实现更大跃进。一位与会的中央领导同志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说, 1958 年全国粮食产量 8000 亿斤是肯定的, 1 万亿斤是可能的。参加会议的一位山东省委领导汇报说,全省粮食预计可达 800 亿斤,寿张、范县平均亩产 5000 斤以上。这位中央领导同志当即表示,寿张、范县不仅是山东的旗帜,也是全国的旗帜,没有搞好的地方,都应到那里开现场会。这样一来,范县的牛皮不但吹响了,也吹大了。

10 28 日,范县召开共产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万人大会。会上,县委书记谢惠玉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乘风前进,为加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到 1960 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报告》,正式向全县公布了两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划内容:

( ) 规划提出,一年实现地方工业网,二年实现工业化、电气化。内容包括:钢铁工业,土洋结合,内外结合;集中力量大搞机械工业;电气化, 1958 年建立水电站 8 处, 1960 年建成黄河水利工程大型发电站一处,除供给工业用电外,农村、城镇全部达到电气化、电灯化,并开始研究和利用原子能;大搞化学工业;大力发展生活用品工业;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完成这些规划后,范县将是:“各种工厂遍地起,处处烟囱如林立,工厂机器轰轰响,大小机器自己使,生产操作按电钮,难分劳动和休息。能产钢铁能产布,能造化肥发电机,拖拉机汽车也会造,生产用品样样齐,果品罐头范县酒,何时需要何时有。电灯电话收音机,使用起来真便利,这样的日子何时到,苦干二年拿到手里。”

( ) 规划提出: 1960 年,粮食作物种植 15 万亩,保证亩产 2 万斤,争取 3 万斤,总产 39 亿斤;棉花种植 15 万亩,保证亩产籽棉 1.5 万斤,争取 2.5 万斤,总产 22.5 亿斤;花生种植 15 万亩,保证亩产 5 万斤,争取 8 万斤,总产 75 亿斤;甜菜种植 5 万亩,保证亩产 3 万斤,争取 5 万斤,总产 15 亿斤。今年的水利要实现河网化。 1959 年全部土地田园化,灌溉自流化、标准化, 1960 年达到灌溉电气化、自流化。到那时:“田间耕作用机器,灌溉自流用电力;粮食亩产好几万,堆大敢与泰山比;棉絮开放似雪野,花生多得不用提;丰收一年顶百季,人人喜得了不的。”

( ) 规划提出: (1) 根据全公社工农业生产布局和有利于生产、美化环境的原则,把全县 993 个自然村在 3 年内合并为 25 个合乎共产主义的新乐园。每个新乐园内设有妇产院、剧院、影院、幼儿园、养老院、疗养院、休假院、公园、托儿所、卫生所、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理发馆、青年食堂、养老院食堂、大礼堂、会议厅、餐厅、跳舞厅、浴池、养鱼池、供应站、广播站、体育场、发电厂、自来水供应厂、畜牧场等,达到八院 ( ) 、二所、四馆、三厅、三堂、二池、二站、四场 ( ) (2) 根据共产主义新乐园的规划,范县将筑成“经三、纬五” 8 条宽达 30 公尺的大马路,贯串到全公社 25 个新乐园。田间也修成笔杆条直四通八达的 12 公尺宽的管理区道,除当中铺成马路外,两旁培植果树和花草。总之要实现:“新乐园真正强,四面八方是楼房,有大学有工厂,公园街上百花香,柏油马路明又亮,汽车穿梭排成行,有电影有戏院,劳动以后去听唱,冬天室内有暖气,夏天开开电扇乘乘凉,生活真是大变样,万年幸福乐无疆。”

( ) 规划提出: (1) 文教。 1959 年普及小学教育,凡是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二年建成大学 4 6 处,师范学院 1 处,中学 80 100 处,普及中学教育。 (2) 科学。 1959 年建公社气象总站 1 处、分站 10 处,正规红专大学 11 处,科学院 1 处、分院 10 处,农业大学 1 处,党校、团校、医校各 1 处。各院、部、站和学校,均购买一套比较完整的工农业科学研究仪器,并应有自己的工农业试验田。 (3) 卫生。 1958 年除实行公费医疗外, 1959 年扩建 10 个床位的医院、妇产院各 25 处,百个床位的公社医院、妇产院各一处,门诊部 100 个; 1960 年除已建立的院、部进行扩建外,再兴建公社疗养院 4 处。 (4) 福利。在 1958 年已建戏院、图书馆、澡堂 22 处的基础上, 1959 年扩建戏院、澡堂、电影院、体育场、公园、图书馆、俱乐部各 25 处。 (5) 邮电。 1959 年把生产队、食堂、工厂等单位均安上电话,户户有喇叭; 1960 年生产大队建总机,托儿所、妇产院、医院、图书馆等单位均安上电话。真正达到:“各种生产用机器,劳动学习娱乐‘三八制’;出门坐上电汽车,到处花香真喷鼻;室内室外公路电灯化,有事摇摇电话机,定时广播有喇叭;饭前饭后开开收音机,北京上海好戏随便听听它。”

( ) 规划还提出,到 1960 年基本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制度。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958 11 月初,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宣教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子意参加了会议,并将范县的这个规划带回了北京,刊登在中宣部 11 4 日编印的《宣教动态》第 134 期上。

仅过了两天,毛泽东就看到了《宣教动态》上的这个规划,并批示印发给即将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与会人员,还提议陈伯达、张春桥、李友九等人去范县看看。这时,毛泽东已开始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进行局部纠正,所以对范县的规划并不欣赏。他在此间召开的郑州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现在有那么一种倾向,就是共产主义越快越好,最好一两年就搞成共产主义。山东省范县说两年进入共产主义,说得神乎其神,我是怀疑的。”不久,陈伯达等人到了范县了解情况,并对范县一些过左的做法作了批评。范县也因大放卫星,号称粮食获得大丰收,结果实行高征购,甚至将群众的口粮都征购走了,到 1959 年春,不要说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山东省给其紧急调拨了 500 万斤粮食才勉强渡过了 1959 年的夏荒,至于那个两年实现共产主义的规划,就只能收进历史的档案馆了。

此外,其他一些地方也制订了类似的规划,例如,山东莒县制订了大战二百天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河南修武县制订了三年丰衣足食、五年内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等等。其内容与徐水、寿张、范县的规划大同小异,结局也完全相同。这说明,当年人们对实现共产主义是何等企盼,而对什么是共产主义的认识又是何等肤浅。

(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转自《共识网》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