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推出新作,一个关于真相与权力的神秘童话

2020-05-29 作者: 危幸龄 原文 #燕京书评 的其它文章

燕京书评

《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推出新作,一个关于真相与权力的神秘童话

“这些主题是永恒的,可以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聚宝盆”(Cornucopia,字面意义为“丰饶”)的国家。之所以叫聚宝盆,是因为这个国家地大物博,每个人都丰衣足食。首都乔克斯维尔(Chouxville)位于南部,被绵延果园,闪烁麦田,广袤绿野占据。北面,晶亮河流连接库尔兹堡(Kurdsburg)与巴朗镇(Baronstown)两座城,城外汁水香甜饱满的葡萄园浇灌着另一座城耶罗波安(Jeroboam),故事就要从耶罗波安北面的沼泽地说起。

那里唯一生长的东西是一些无味、生涩的蘑菇和稀薄干草,连为数不多的几只邋遢羊子也喂不饱。看管羊群的居民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沼泽地里最常见的菜是油腻的羊肉汤,是用那些老得卖不出去的羊做的。“聚宝盆”国的很多人认为沼泽居民是一群古怪的人——乖戾、肮脏、暴躁。他们声音粗哑,听起来就像嘶哑的老羊。人们轻松自在地拿他们开玩笑,然而却很少有人能想象到,这里凝固着一个有关伊卡伯格人(Ickabog)的传说……

这就是J.K.罗琳新作《伊卡伯格人》(The Ickabog)的大致背景介绍。周二,她就在网站上开始免费连载这部她最新创作的儿童读物,计划一共连载34个章节,一直到7月10日。这部作品还将于11月以书籍、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的形式出版,版税将用于资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组织和个人。

与《哈利波特》无关

《伊卡伯格人》是罗琳第一部与《哈利波特》无关的儿童故事。十多年前,她为自己的孩子写了这本书,现在她又重新写了一遍,为了“受疫情影响的孩子们能够读到它”。

罗琳说,她原本打算在2007年《哈利波特》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出版后再发表这个故事。但她当时临时决定暂停出版,把手稿放在了阁楼上。

她在小说网站上写道,“一开始这只是我给我孩子们写的睡前读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我每晚都读给他们听,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温馨又甜蜜。”几个星期前,她让孩子们把手稿从阁楼上拿下来,于是孩子们蹦蹦跳跳地从楼上搬来一个满是灰尘的箱子。“过去几周,我一直沉浸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进入这个世界了。当我在重写这本小说时,我又开始每晚给他们朗读其中一些章节……这大概是我写作生涯中最不寻常的经历之一。”

J.K.罗琳

此外,她还向读者们征求插画。在公告中,她提到这是一个由Scholastic举办的比赛,获奖图片将被收录到出版书籍中,预计会有34名获奖者将得到“签名书”。Scholastic还将向获奖者的学校或图书馆捐赠价值650美元的图书。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提供一些建议,但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力。没有什么比丰沛又质朴的创造力更迷人的了。”

神秘童话

“它不是《哈利波特》,没有魔法。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早在2007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罗琳就有透露自己的这个“秘密计划”,她还将其称为一个未命名的“政治童话”(Political Fairytale),然而她并没有说出其中的具体所指。

现实生活中,罗琳对公共事件一直给予着足够关注。最近,她的关注点在英国政府对多米尼克·卡明斯事件的反应。据英国媒体5月27日报道,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高级顾问多米尼克·卡明斯在过去几天里因藐视疫情封城的规定,而在英国广受批评。

此前卡明斯从伦敦赶到250英里外(约402公里)的达勒姆去看望他的父母。而当时政府建议所有英国人居家隔离。

卡明斯说,他的行为是负责任的,没有违反任何规则,而且他之后也进行了自我隔离。此外,首相鲍里斯也为他百般辩护,此举引起英国人普遍不满,苏格兰事务部部长甚至因此愤而辞职。

多米尼克·卡明斯

周一,罗琳在社交网络上隐晦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你妻子感染了,你怀疑自己也很有可能被感染了,关键是你们还有孩子,就算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孩子考虑一下吧。况且这不是个人的事情(指无视规定擅自外出),这还关系到整个群体。”

虽然罗琳对小说内容及其“政治性”三缄其口,但从目前已有内容看来,她似乎对“社会不平等”略有所指。读者们从一开始就被告知,“聚宝盆”国是一块“神奇富饶的土地”,有极乐之人和精致丰富的食物,但在最北端却住着穷困潦倒的沼泽居民。他们沙哑难听的嗓音,是其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能量守恒”。在一切不平等背后,总有暗流涌动,试图冲破摇摆的天平。罗琳在第二章就写道,伊卡伯格人的传说被沼泽居民代代相传,并通过口耳相传一直传到了乔克斯维尔。如今,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就像所有传说一样,它也会根据讲述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然而,几乎所有说法都一致认为,有一个怪物住在这个国家的最北端,在一片黑暗且经常有雾的沼泽地里。那个地方危险至极,人类无法进入。怪物不仅会吃小孩和羊群,有时候,他们甚至会侵吞那些在夜里误入沼泽地的成年男女。

伊卡伯格人的习惯和外貌也会随着不同人的不同描述而改变。有的说它像蛇,有的说它像龙或狼。有人说它在咆哮,有人说它在嘶嘶作响,还有人说它在无声无息地漂流,就像浓雾毫无预兆地笼罩着沼泽一样。他们说,伊卡伯格人拥有非凡力量,他们可以模仿人类声音,引诱无辜者落入其魔爪。就算是有人试图杀掉他们,他们也会魔法般痊愈,或者甚至分裂成两个伊卡伯格人。他们还能飞,能喷火,能下毒……总而言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罗琳将其描述为“一个关于真相和权力滥用的故事”,但同时她又补充道,“这并不是为了回应当下发生的任何事情……这些主题是永恒的,可以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

无意识的关切

故事上线之后得到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回应。社交网络上,带#Theickabog标签的推文一直以相当高的频率不断更新,许多家长都晒出孩子们为小说形象绘制的插画。

一位家长发推文表示自家小孩最近爱上了罗琳的新小说,在其他人还在忙着囤卫生纸和转去看一些非虚构的当口,她却把图书馆堆的小说都看光了

“虽然我已经不是小孩了,但这是我特意为你画的,罗琳。从第一本哈利波特开始我就爱上你了,谢谢你让这么多人进入到了一个魔幻迷人的世界。”

事实上,除了这部作品,罗琳之前的作品就带有一点“政治童话”的意味。在最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中,魔法世界的阶级制度与种族问题就可以被视为英国社会的写照。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罗琳深受英国奇幻文学前辈托尔金(J. R. R. Tolkien)的影响,但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并不属于传统奇幻小说范畴。罗琳试图在小说中颠覆奇幻文学的“避世”与“空想”传统——魔法世界作为“第二世界”与现实的“第一世界”极为相似并与之平行并存。在这个让读者感到陌生又熟悉的镜像世界中,主人公经历着与现实世界类似的困境,感受着相似的好恶悲喜,这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也是小说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除哈利·波特系列之外,2012年出版的《偶发空缺》(Casual Vacancy)试图以侦探小说的形式对社会进行批判,大致情节便是教区议员巴里·菲尔布拉泽的突然死亡导致的小镇居民围绕权力争斗发生的一幕幕闹剧。小说出版后虽然一度引发争议,但随着2015年BBC推出的同名改编电视迷你剧的热播,喜爱这部小说的读者却有增无减。

从奇幻小说,到侦探小说,再到童话故事,罗琳的每一次转型背后其实都有着自己对现实的思量。这个世界看似风平浪静,可是谁知道下一秒会扇过什么样的火光,血雨,腥风,或者骇浪呢(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就是最好的明证),就像《伊卡伯格人》第二章最后一段话,如果伯特,或者他的父母,或者隔壁的燕雀,或者是整个聚宝盆国的任何人,被告知聚宝盆将要陷入可怕的麻烦,都是因为伊卡伯格的神话,他们大概都会一笑而过吧——他们自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伊卡伯格人又能翻起多大的浪潮呢?

参考来源:BBC, The Verge, NYTimes,《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第四卷):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等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