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读者的祝贺

2001-09-15 作者: 刘德纯等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1年第9期 来自读者的祝贺 作者:刘德纯等 ]

今年7月1日为本刊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我们收到多位名人政要的题词,也收到不少书画家的贺词和贺画。这些,本刊已从6月号起陆续发表。

同时,有大量的读者来信寄到编辑部,或建言,或致贺,言诚意切,令人感动。特选几封发表,以示本刊对所有来信者的鸣谢。

学者王荆录鲁迅语相赠

研究鲁迅的学者王荆来信说:欣逢贵刊十周年,想到今年又是鲁迅诞辰120周年,愿以鲁迅论史及有关语数则为贵刊寿。

王荆共引11则,这里摘其中7则发表:

我是不研究理论的,所以应看什么书,不能切要的说。据我的私见,首先是该看历史。(《致徐懋庸函》)

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未来,看一个人的以往的经历,也有一样的效用。(《华盖集·答KS君》)

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

(《南腔北调集·经验》)

中国的史家是早已明白了这一点的,所以历史里大抵有循吏传,隐逸传,却也有酷吏传和佞幸传,也有奸臣传。因为不如此,便无从知道全般。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

我想:希望本来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呐喊·故乡》)

未署名读者致诗

《炎黄春秋》十年矣,十年辛勤岂容易?

艰难险阻总难免,酸甜苦辣自家知。

唯物主义识真伪,辩证法则明正奇。

爱不溢美恶不损,功不张扬过不避。

改革开放劲鼓吹,实事求是自为旗。

百尺竿头进一步,有错即改不迟疑。

我是本刊老读者,一点诚心当寿仪。

刘恪山书唐魏徵疏为贺

北京读者刘恪山书写一长幅赠本刊编辑部。他在题款中写道:“辛巳夏七月欣逢炎黄春秋杂志创刊十周年书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为贺。”

刘德纯父女经验谈

读者刘德纯来信说:我同编辑部的同志一个也不相识,但是《炎黄春秋》杂志已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

我是一个解放军的老兵,20世纪90年代初住进干休所,便在报刊阅览室看到了《炎黄春秋》这个杂志,开始只是翻阅,越看越感兴趣。杂志以介绍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使我从中知道了许多事情,长了许多知识。于是,《炎黄春秋》便成了我每进阅览室的必读刊物了。

去年我在第7期《炎黄春秋》上,看到林里同志《目睹周恩来陶铸罢宴》的文章,使我想起了1963年我住在陶铸家的一件事,便试着写了《陶铸家有过一个“集体宿舍”》的小文章,寄给了编辑部。没想到,我这小人物的稿子很快便登了出来。使被尘封了38年的革命家陶铸的故事,终于公布于世。我用稿费买了五卷本的《炎黄春秋》精品系列一套,还订了全年的杂志。从此,《炎黄春秋》走进了我的家庭,并且开始了我和女儿共同学习、研究《炎黄春秋》的计划。

《炎黄春秋》是中老年人特别喜欢阅读的杂志,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根据我的体会,特别是我女儿由很少读到喜欢读的过程,我敢说,《炎黄春秋》也能够成为中青年喜欢读的刊物。

我女儿是大学本科学历,尚无个人牵挂。我们父女俩每看一篇文章便交流心得体会。我把这个年轻人引进《炎黄春秋》这个园地;她帮我编写读刊笔记。日久天长,意外的收获是,我们父女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平了,越来越小了。

上阵父女兵。两个多月时间,我跟女儿共同完成了五个研讨的题目:一是,为使《炎黄春秋》长盛不衰,提出了创办《炎黄春秋》文库的建议;二是,综合研究有关台湾的12篇文章,得出“台独”不得人心两岸必须统一的结论;三是,研读了4位革命老前辈的文章,写出了《信仰、信任、信心》的短文;四是,研读了张学良1928年东北“易帜”和1936年西安事变两大事件,得出了中华民族必须团结统一的道理;五是,读了杜导正社长的文章《〈炎黄春秋〉的春秋》,写了我们对今后办好《炎黄春秋》的希望。

这里,介绍一下我们父女俩读《刘白羽、徐光耀关于反右瓜葛的通信》后的对话。我女儿年轻敢讲话,她借用处理公交事故的合法用语“私了”一词说:这是光荣的“私了”,光明正大的“私了”。我说:“这是别具内容和形式的新型《将相和》。《将相和》这出戏就是光荣的‘私了’,皇帝没出面,双方直接解决了,结果是‘此乃国家之幸’。”对于刘白羽的长者之风,徐光耀的大度之风,我们父女很是敬佩。我们父女这段话,反映了这种敬佩,也反映了我们父女两代人观点的融合。

自编十年总目录以备检索

湖北省当阳市友谊路六号章永典来信说:《炎黄春秋》从开卷至今,我从未中断订阅,尽管社址多次移动,从海淀区北洼路5号,到西城区文津街7号,再到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杂志均由贵刊发行部按时邮寄,一期不少。我感谢发行部同志的负责精神,更感谢编辑部同志为读者编辑了这样一份独具风格、品位较高的杂志。它已成为我以及我的家人、友人的精神食粮,为了翻检资料的方便,在庆祝《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特地把十个年头的每年度的总目录搜集起来,一一抄录并合订成《〈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总目录》。我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可巧孙子要写有关三峡的文章,我一下子便为他找到了《邓小平与三峡》等三篇资料,他高兴得如获至宝。

我将永远做《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衷心祝愿它越办越好!

山村读者刘忠义致贺并聊家常

辽宁省西丰县金星满族乡青山村刘忠义6月22日致函本刊说:“欣逢贵刊创办十周年,写拙字致谢,不成敬意,请能笑纳。”他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下的八个字是:“创刊十年,越办越好。”

刘忠义在为本刊致贺之后,又说到家乡的一些情况。他说故乡50年遭到两次洪水,今年洪水冲了庄稼,幸而人身安全,县、乡领导及时赶去慰问,云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