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越自恋,公司就越成功吗?
老板越自恋,公司就越成功吗?
特约作者:宁波
最近格力公司发布新品手机,董阿姨把自己的靓丽玉照强行预设进开机画面,令人大跌眼镜。可以说,董阿姨把企业决策者的自恋水平提上新境界。
自恋型CEO总有明星气质,也是媒体争议焦点。
贵公司大老板是不是开啥会都爱坐中间显眼位置?热爱在各种媒体上抛头露面?开会和接受采访必然吹嘘自己怎么怎么牛?大头照在公司网站和各种内部宣传册上赫然在目?给自己开的年薪比公司二号人物高好多……
如果上述症候有两条以上符合,恭喜你,贵老板可能是自恋型人格。对企业决策者自恋人格(CEO narcissism)的研究, 2005年开始已成为战略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界的热点话题。
概括来说,自恋型总裁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以下几点:好大喜功;高估自我才能和成就的重要性;普遍缺乏同情心,不善于倾听;喜欢不断被人奉承和夸奖;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热衷于追求各种头衔和优待;态度和行为上傲慢。
按以上“临床”标准,比尔·盖茨(微软)、安迪·格鲁夫(英特尔)和史蒂夫·乔布斯(苹果)都占好几条。如果按这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皇帝,即国家“CEO”们,不管是明主还是暴君,比如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的秦始皇,修运河、征高丽的隋炀帝等等,好像也符合。再看如今中国的大老板们,马云、张朝阳、陈光标、董明珠?好像也都沾边。
自恋型CEO通常是推动大变革和大举措的革新者,不过他们领导的企业一定会成功吗?
Chatterjee 和 Hambrick 的研究选取一些“自恋人格”的指代性变量进行测量:照片在年报上位置是否显著、新闻发布会上座位是否显眼、新闻采访中是否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年薪和二号高管的差距。通过衡量这些变量,研究者探索自恋倾向与公司策略、绩效的关系。他们搜集了1992年至2004年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行业111名CEO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恋倾向和战略动态性(dynamism)以及项目宏大性(grandiosity)存在正相关。
也就是说,自恋倾向越厉害,公司的收购数量和规模也越大。然而,这种人格特质的CEO治下企业的业绩,虽然平均比那些由低调谦和的总裁带出来的企业相差不大,但是企业最终的结局却显示更大的差异性,要么大起、要么大落。
勇于冒险,敢为天下先是好事。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恋这种人格特质会把总裁变成不切实际的梦想家。
学者 Michael Maccoby 200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到,沃尔沃前总裁培尔·吉林哈默,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自恋总裁,并以失意收场。
吉林哈默热衷于在媒体前“秀”存在感;用激进的方式改革生产流程,无视运营部门意见;大肆搞并购,在沃尔沃管理层和股东内部遭到众多反对声。尤其是沃尔沃和雷诺公司的合并案,遭瑞典管理层和员工的一致反对。吉林哈默最终只能黯然辞职。
此外,不少研究揭示,企业决策者自恋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果联系紧密。
生物医药行业的数据也显示,自恋型决策者战略上倾向激进型革新。这种战略偏好与外界媒体的关注度密切相关:自恋型CEO会期待他们的大胆行为获得媒体褒扬和大众钦佩。
类似研究结果还有不少,如自恋程度高的CEO为搏出位、赚眼球,其领导下的公司也有更高的管理欺诈倾向。研究显示,CEO自恋水平还会影响收购进程:只要CEO是自恋狂,不管是收购方的还是被收购方的,收购成交概率都相对较低。
另外一项研究和那位到处发钱的“标哥”有关。研究发现, CEO自恋和企业公益活动参与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有一点显得十分吊诡,企业热衷公益事业一般会有助于业绩,但在自恋CEO领导的企业中,公益活动带来的企业业绩的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
既然“CEO自恋”是把双刃剑,如何限制住CEO自恋的不利因素,发挥出更多好的影响呢?答案,可能要从制度上去寻找。如果董事会有实权,就会制衡那些孤芳自赏的CEO在战略上走极端,让公司更多出现“大起”(big wins),而非“大落”。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董阿姨那么任性地卖手机,能成事儿吗?笔者认为,众位看客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参考文献
- Aktas, N., E. De Bodt, et al. (2012). CEO narcissism and the takeover process: From private initiation to deal completion . AFA 2012 Chicago Meetings Paper.
- Chatterjee, A. and D. C. Hambrick (2007). “It’s all about me: Narcissistic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company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2 (3): 351-386.
- Gerstner, W.-C., A. K?nig, et al. (2013). “CEO narcissism, audience eng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adoption of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8 (2): 257-291.
- Petrenko, O. V., F. Aime, et al. (2015).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 CEO narcissism? CSR motiv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Rijsenbilt, A. and H. Commandeur (2013). “Narcissus enters the courtroom: CEO narcissism and fraud.”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17 (2): 413-429.
- Tang, J., M. Crossan, et al. (2011). “Dominant CEO, deviant strategy, and extrem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 powerful board.”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8 (7): 1479-1503.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