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斗”与“批”: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36】

2016-08-18 作者: Yiwei Wang 原文 #生日报 的其它文章

文革中的“斗”与“批”: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36】

文/小文

钱钢老师附言

《‘斗私、批修’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方针》,小文翻阅旧报看到的这个社论标题,显示了毛发动文革的两大目标:政治颠覆和精神清洗。批修,是打倒刘少奇为代表的走资派,斗私呢?是要在包括红卫兵在内的所有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小文是军人后代,她尝试对文革初期的解放军报做点考察;这是几本大书也写不完的故事。我曾在微博略微涉及。不料一点就着。

我的童年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外公是革命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我从小就习惯了听外公讲跨过鸭绿江的故事;家里用的勺子是刻着“USA”字样的战争纪念品;闲来无事我便会趁外公睡着,用牙签小心拨弄嵌在外公腿上细屑般的弹壳碎片。身为传统军人的后代,我对解放军报有种特别的情结。

外公出生于1932年,抗美援朝以后随部队来到南京,也才有了后来父母在南京的结合。

我父亲生于1965年,母亲生于1967年,恰在两人生日之间,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我自幼对文革并不陌生,不仅我的外婆曾是红卫兵的一分子,曾入京见毛主席;连我母亲也可以说是文革的“副产品”,那时外公外婆长期分隔两地,直到文革开始学校放假了外婆才有机会回到部队,也是那时候有的我母亲。

了解文革开始前后的历史,应该从哪里开始?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民日报》没有什么可看的,要看《解放军报》,看《中国青年报》。工人、战士写的东西实际、活泼,又能说明问题。”说这话的两年后,文革发动。于是我翻出了父母生日那两天的解放军报,进行比对。

1965年8月24日与1967年10月21日的解放军报头版

我首先留意到这两个版面报眼的差异,1967年的头版报眼是毛主席语录,1965年的却不是(虽然据史料记载军报在文革前已开始刊登毛语录,但显然还没有每日必登)。1965年的头版没有任何加粗的字体,而1967年的头版却有很多加粗的强调字句。那细看一下67年版的加粗字体,是什么呢?我发现有两个动词特别突出:“斗私,批修”。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不仅是加粗部分,在1967年每个版面的大标题里,几乎都出现了这四个字,经统计,在1967年版的13篇报道中,“斗私,批修”四个字在标题和加粗字体,一共出现19次。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什么是斗私批修?

“斗私,批修”的核心思想与“兴无灭资”一脉相承 — — “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兴无灭资”是大纲领,而“斗私、批修”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导。看字面,“斗私”,是斗掉私心;“批修”,则是批判修正主义。虽然他倆在报纸上孟不离焦,焦不离孟,但两者间总会加一个逗号 — — 说明这两个词要拆开来看。怎么看?先卖个关子,等会儿再聊。

斗私批修是谁提出的?根据钱钢老师文章《红色词语的勃兴和流变》,周恩来曾在1967年9月底使用“批修、斗私” — — 当时,“批修”还放在“斗私”前。

1967年9月25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毛泽东在1967年在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文化大革命成绩时,提出要“斗私、批修”。六天后,林彪在国庆讲话中正式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要斗私,批修”。

而196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斗私、批修”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方针》,为这个词的迅速蹿红定了调。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196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版面

根据钱老师的统计,1967年最后3个月,这个新提法在《解放军报》就有554篇文章使用。此后一直保持很高的传播强度。

说了半天,“斗私”和“批修”有何分别?“批修”好理解,从1963年开始批判“苏联修正主义”的风潮就已铺天盖地,文革开始后更是有批判“中国的赫鲁晓夫”的说法。具体到1967年,“批修”首先指的是批判“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

“斗私”其实是“革命小将们”内部的“自我批评”,当时的说法叫“狠斗私字一闪念”,要“深挖隐藏在思想深处的私念,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当时还在读中小学的学生们,也常常要开“斗私批修会”,每个人都要做自我检讨。有人说自己爱美是“资产阶级思想”,有人说自己不爱吃窝头是“没有吃苦精神”,有人说斗私批修后再靠近猪圈也不觉得臭了,因为“私字一闪念”已经被“斗”掉。但“斗私”活动中讲的其实都是些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小事,真心话少有人说。

解放军报:倒在文革枪口下的“吹鼓手”

爸妈生日报的内容,标题,形式差别很大,短短两年,这样的转变如何发生?

这要从1966年冬天说起。当时文革刚开始不久,一个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进入解放军报工作,她的名字叫肖力。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左为肖力

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名发表社论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1967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

于是,1月13日凌晨,年仅26岁的肖力带领“革命造反突击队”,在编辑部贴出了题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向解放军报编辑部“展开总攻击”。

大字报写道,“在刘志坚反动路线的直接影响下,报纸的宣传和社内的文化革命背离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走上了歧途”。刘志坚是解放军的开国中将,本来是全军文革领导小组的组长,却在九天前的1月4日突然被打倒,中央文革小组的顾问康生批之为“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在军队里的代表”,背后原因,据说是江青认为刘志坚向叶剑英、陈毅汇报工作多于向自己,感到他“不可靠”。她说,“像刘志坚这样的人物,我们帮你们揭发。我名义上是军队的文化顾问,但是他从不同我汇报……他是典型的两面派。”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刘志坚

同一天,上海的“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夺了《文汇报》编辑部的权,第二天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也沦陷了。肖力的大字报提到要向这两份报纸的夺权者学习,“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起来闹革命”。

这张大字报一呼百应。根据园丁文章《肖力与解放军报夺权风暴》,“革命到底造反纵队”和“金猴战斗队”等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造反派组织纷纷题写大字报,对肖力的造反行动,表示了“最热烈的响应和最坚决的支持”,并呼吁立即成立左派的新领导班子。更重要的是,大字报获得了林彪与毛泽东的支持。

轰动的“1.13事件”过后,到解放军报任记者还不满三个月的肖力,就这样夺取了军报的领导权。在她控制该报的1年6个月时间里,她率领“革命造反突击队”和后来改组的“新革命造反突击队”,制造了一系列政治案件,涉及数十人。编辑部60%以上的人遭批斗,其中有的被投进监狱,有的开除党籍、军籍,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她还以办“学习班”为名,关押了一大批编辑记者。

讽刺的是,在这波文革造反浪潮中被斗倒的解放军报编辑部,曾是文革最忠实的吹鼓手,也是毛泽东口中写东西“实际、活泼”的代表。根据钱钢老师的研究,解放军报是毛泽东酝酿文革时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它高度自觉地紧跟中央,以“坚信、紧跟、合拍”为六字真言,“捧红”了雷锋等一批典型,强力传播了“突出政治”、“思想革命化”、“阶级斗争”等红色词语。1966年4月18日,解放军报以社论方式披露了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射出了文革的信号弹。

这不禁使我更加好奇,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何以具备撼动军方宣传机器的能力?江青与毛泽东在解放军报夺权过程中的种种加持,就是答案。肖力还有另一个名字 — — 李讷。她是毛泽东和江青结婚后生下的唯一女儿。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解放军报创刊60周年、文革5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充满波折与劫难的历史,唯愿历史不再重蹈覆辙。

作者介绍

小文,传媒工作者

【下期预告】

伟大领袖畅游长江的速度有多快?谁翻译了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英文版?罗晓月用严谨的计算和探究,量化了那个时代的奇异与荒谬。

5月16日是文革正式启动的日子,敬请期待这一天第三十七期“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大海航行”靠泳技?毛泽东VS孙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