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十年减少1600家
由于与中国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升高,日本企业中出现了使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依赖的动向。通过当地法人等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的比例2022年为0.87%,相较于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2012年下降了0.14个百分点。按都道府县来看,大阪府的降幅最大。有些日本各地方政府认为这是促使企业回归的好机会,纷纷开始采取支援措施。
日本调查公司帝国征信(Teikoku Databank)于2010年~2022年分7次调查了日本企业进驻中国的情况,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对这些数据进行了重新统计,按都道府县计算出了通过设立当地法人或办事处以及向相关企业出资等方式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数量及比例。截至2022年6月,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为1万2706家。比2012年(1万4394家)减少1600多家。
从各都道府县的情况来看,大阪府下降0.52个百分点,比例降至1.83%。其次降幅较大的是长野县(0.33个百分点)、秋田县(0.23个百分点)、香川县(0.19个百分点)。
大阪府在二战后,因大阪市中央区船场成为繁荣的纺织批发城,吸引了相关产业在此聚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里的企业纷纷进驻人工费较低的中国,与中国的联系十分紧密。进驻中国的企业比例在高峰时期的2012年达到了2.36%,位居日本第一。
大阪府内的一家服装企业在2022年夏季之前从中国的纺织工厂撤退。原因是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生产的棉制品。中美矛盾日益尖锐,即便有工厂也很难采购到质量好、价格低的棉质面料。虽然首选方案是转向人工费低廉的东南亚,但由于中国的工资水平升高和日元贬值,“从成本方面来看,和日本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该公司也在考虑回归日本国内。
佳能和爱丽思欧雅玛(IRIS OHYAMA)等大型制造企业也出现撤退。为其供货的中小企业因供货对象企业减少,被迫做出撤退或继续业务的选择,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一家在东京都内生产精密螺丝的中小企业,由于作为客户的重型电机厂商关闭了中国工厂,便与中国的相关公司断了关系。
防疫相关措施导致中国业务的风险显现出来。为了向因重构供应链而在日本国内建设生产基地等的日本企业提供补贴,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20~2022年度投入了约5600亿日元。累计共有439家企业被选定为补贴对象,其中大企业173家,中小企业266家。
按都道府县来看,爱知县领取该补贴的企业最多,达到29家,其次是兵库县(26家)、大阪府(20家)、长野县(19家)。因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而重构供应链的企业也是支援对象,因此并不是所有领取补贴的企业都从中国撤回日本,但越是领取补贴企业多的都道府县,进驻中国的企业比例的降幅越大。
有些日本地方政府认为这是促进企业回归日本国内的机会,并对此展开行动。2020年6月,熊本县针对符合经济产业省补贴条件的县内企业,允许以两倍的补助率享受该县自己的补贴。
熊本县等的促使企业回归日本的主页 |
2020年秋季,三重县针对经济产业省的补贴无法完全覆盖的中小规模企业,开始提供上限为3000万日元的设备投资补贴。截至2022年11月底,共向汽车及半导体相关金属加工等行业的51家企业提供了补贴。据称,共吸引了总额为20亿~30亿日元的设备投资,创造出了40~50个新工作岗位。
三重县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获补贴的企业在从中国撤离或缩小业务的同时,相应地增加了日本国内的生产,从以前没有交易的企业获得订单的机会也增加了”(企业招商推进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樱井佑介、高桥圭介、近藤康介、小山隆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