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超货币宽松”失败了吗?

2023-03-07 原文 #日本経済新聞 的其它文章

日本的“超货币宽松”失败了吗? ——

  石川润:日本银行(央行)总裁黑田东彦推进了10年的超货币宽松是否已失败?在黑田执掌下的日本银行的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将于3910日到来,在此背景下,指出超货币宽松缺乏效果和副作用膨胀的论调日趋突出。尽管超货币宽松被认为导致了市场功能下降、经济的新陈代谢放缓、财政纪律松弛,但如果一味强调货币政策的责任,有可能误判问题的本质。日本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需要什么?需要超越批评展开讨论。

 

  误解带来的大规模货币宽松

  

  如何评价超货币宽松是一个难题。

  

  日本银行的前总裁白川方明在31日发布的短篇论文中,把成为各国央行大规模货币宽松背景的对通货紧缩的危机感表述为“缺乏根据的恐惧”。白川的见解是,虽然日本处于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下,但维持了与其他七国集团(G7)相比毫不遜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在恐惧的驱使下,日本实施的非传统的货币宽松政策存在问题。

 

  

  白川把日本的超货币宽松称为“大型金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对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微弱(modest)”。此外还分析认为,日本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导致的结构性的增长率低迷“被误认为周期性的疲软”,结果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货币宽松。

     

  这样一来,黑田为摆脱通货紧缩而踩下货币宽松的油门或许是用力过猛。

  

  东京大学的渡边努教授在著作《物价是什么》中,作为通货紧缩的问题,列举了企业丧失价格支配力、陷入降低成本等“消极经营”的情况。他认为即使不发生给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通货紧缩螺旋,维持缓慢的通货紧缩本身也存在危险。

  

左起为日本银行前总裁白川、现任总裁黑田、候任总裁植田

  

  渡边的看法是,虽然超货币宽松开始于2013年春季,但“在当时,维持价格不变这一行为已被内置于日本社会的深处”。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日本银行更早启动大规模货币宽松,货币宽松有可能发挥更明显的效果。

  

  切断退路的万圣节前夜货币宽松

  

  对于超货币宽松,也有能下断言的情况。超货币宽松当初本应属于2年左右的短期决战,但持续了10年时间,市场功能下降等副作用超预期加强。


  

  分水岭是20141031日,黑田领导下的日本银行实施的万圣节前夜货币宽松。日本银行20134月夸口称“不会逐步投入战力”,启动了超货币宽松,但当时物价上升压力已开始减弱。日本银行寻求借助意外的新一轮货币宽松提振物价,但结果切断了自己的退路,不得不奔向进一步的货币宽松。

  

  随着日本银行把长期国债的买入金额从每年50万亿日元增至80万亿日元,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日本银行迟早将买光所有国债,货币宽松将迎来极限。为了打消这种疑虑,黑田领导的日本银行开始引进负利率政策和长短期利率操作(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等副作用巨大的政策。

  

 

  

  当然,对于被视为副作用的问题,也需要冷静分析。

  

  白川在论文中表示担忧称,如果货币宽松长期化,“资金分配的扭曲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将加强”。对于日本银行的超货币宽松,很多论者指出由于延长了僵尸企业的寿命,导致经济新陈代谢放缓。

  

  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环境原本应该有利于初创企业等的成长。经济学者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Robinson)在著作《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针对成功孕育初创企业的美国和并未孕育的墨西哥在20世纪初的差异,列举了竞争激烈、以低利率提供贷款的银行的存在。

  

  如果贷款条件极为宽松的日本并未孕育初创企业,未能推动经济的新陈代谢,或许应该在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外寻找相应原因。

  

  植田称没有“魔法”

  

  在国家财政方面,超货币宽松带来的超低利率招致了财政纪律松弛,这是事实。但如果将膨胀的财政赤字视为问题,应该被谴责的并非日本银行,而是政府和执政党。并非只要日本银行进行加息就能解决经济增长和财政问题。把所有责任强加给日本银行,看起来像是货币政策万能论的反面。

日元(REUTERS)

  

  日本银行候任总裁植田和男224日在国会的提名听证会上表示,“我的使命并非想出和实施犹如魔法的特别的货币宽松”。他的态度是承诺维持货币宽松,另一方面,与过度对日本银行的依存拉开距离。

  

  有声音希望植田表明货币政策以外的看法,例如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建议等。如果向日本银行的新总裁寻求一些“正确答案”,这或许是在精神上并未摆脱对日本银行依赖的证据。如何才能推动日本经济步入增长?不仅要寄希望于植田的见识,我们本身也应该思考并行动起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石川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