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女超人背後的女性主義史

2020-12-20 原文 #soundfury 的其它文章

神力女超人背後的女性主義史 ——

神力女超人背後的女性主義史

1938年「超人」漫畫誕生,隔年「蝙蝠俠」誕生,1941年,第二次大戰正熾烈時,「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這個漫畫角色誕生了。

當時新聞稿說,「神力女超人是由馬森博士(William Moulton Marston)所建立的一個強壯、自由、勇敢的女性形象,以對抗認為女性劣於男性的觀念,並啟發女孩子在被男性壟斷的各種職業和體育運動上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因為文明的唯一希望是女性在所有人類領域都有更大的自由、發展和平等。」馬森博士本人更直接地說,「我相信女人應該統治世界,而神力女超人就是這種新型態女性的心理宣傳。」

如今在好萊塢,第一個大銀幕上的女超級英雄、且由女導演拍攝的電影「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不僅在美國和全球都非常賣座,而且比起其他英雄電影更獲評論界肯定,引起熱烈討論,甚至被認為或許可以打破好萊塢或者電影圈長久以來的性別不平等現象。

其實,「神力女超人」這角色背後的故事確實和美國女性主義運動緊密連結,創造者馬森博士更是深受二十世紀初婦女運動的影響:他的時代正是美國婦女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爭取普選權和身體自主權,以及推廣女性主義思想的高峰,到了1920年女性終於被賦予普選權。

1.

一九一零年代,馬森在哈佛唸大學時,美國女性主義運動和思潮開始活躍起來,那是美國所謂進步主義時期(progressive era)。

紐約的一對姐妹珊格(Margaret Sanger)和拜恩(Ethel Byrne)持續不懈推動女性權益,尤其是避孕權利。她們認為女性是自己身體的絕對主人,生育議題是女性作為「志願性的母親」(Voluntary Motherhood)的決定,而不應該被強迫。

這對姐妺在1916年十月在紐約布魯克林開設了美國第一個提供避孕諮詢與服務的診所,發送多種語言的傳單,卻因為倡議避孕合法化而被逮捕。拜恩在獄中進行絕食抗議,185小時之後被強迫灌食,她是美國第一個被強迫灌食的女性政治犯。但她在乎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因為墮胎而死亡的女性。她在獄中發表聲明說:「美國每年有八千人因為非法墮胎而死亡,多一個人死沒什麼差別。」

這個案子讓避孕的議題更被全國關注。

在他倆姐妹中,珊格更為活躍,也較為後世所熟知。她早年參加紐約社會主義黨的婦女委員會,也參加當時非常活躍的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IWW)的抗爭,並且和紐約的激進知識份子如John Reed, Upton Sinclair和Emma Goldman來往密切。她更是被視為讓「birth control」(避孕)這名詞廣為人知(之前一般使用”family planning”)。

1917年,在那個電影才剛誕生的時代,她甚至自己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就叫「避孕」(Birth Control),裡面介紹關於避孕的各種理由,但很快被禁。

1920年她發表著作「女性和新族群」(Woman and the New Race),強調「現代世界最重要的發展就是女性對性奴役的反叛。」次年她創辦「美國避孕聯盟」,後來在1942年改名為美國計劃生育聯盟(Planned Parenthood),是至今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關注女性生育健康的組織。

在那幾年,美國婦女運動開始大幅度前進。

1916年,美國國會出現了第一位女性議員,叫Jeannette Rankin。同年,「全國女性政黨」(National Woman’s Party )成立,旨在爭取女性投票權。

1920年,女性終於和男性一樣有了普選權,雖然美國憲法第一條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這已經遲到太久。

這些婦女運動者在二零和三零年代的持續努力,加上「新政」時代不少女性進入政府高層,避孕也在1936年合法化,這一切為1941 年的「神力女超人」鋪好了歷史舞台。

2.

馬森在大學時受女性主義影響,且讀了許多珊格的著作,畢業後,娶了女性主義者海洛威(Sadie Elizabeth Holloway)為妻。在拿到心理學博士後,他展開學術生涯,但在塔府茲大學(Tufts)任教時,卻和年輕女學生奧莉芙拜恩(Olive Byrne)相戀:這位年輕的拜恩來自一個不平凡的家庭:她是那個為了理念絕食的女性主義者拜恩的女兒,珊格的姪女。

馬森、海洛威和奧莉芙也開始了不平凡的生活:三人共組一個家庭,多元成家。

馬森的學術生涯並不如意,幾度失業,只能由海洛威去工作養家(奧莉芙養孩子)。他一直對電影有興趣,在大學時就參加劇本比賽獲得最大獎,也一度成立電影製作公司。

1940年,DC漫畫出版社擔心蝙蝠俠和超人太過暴力,因此聘請心理學者馬森擔任顧問。他順勢向漫畫社推銷了他自己創造的新角色:神力女超人。

「神力女超人」的故事與情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馬森所受過的女性主義薰陶以及個人的興趣。

例如,故事主角黛安娜來自天堂之島,那是一個只有女人的國度,黛安娜從來沒見過男人。這個概念來自一本在1915年出版的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她島」(Herland)。黛安娜後來去美國後參與紡織工抗爭,抗議百貨公司女員工的低薪資等等,這些則是以早年珊格的抗爭經驗為啟發。

此外,漫畫中有一個重要武器「實話繩索」:被套上的人就必須說實話,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馬森發明了測謊器。但為何是繩索,這就和他對皮繩的強烈興趣有關。他曾在著作「正常人的情緒」(1928)中,認為一般所謂的異常性慾,如同性戀、戀物辟、或虐戀(sadomasochism)是完全正常的,甚至是內建在神經系統中的。事實上,他本人確實是皮繩愉虐主義者,所以每集的神力女超人幾乎都有被他人綁住的情節。

在馬森的論述中,這些皮繩的綑綁其實是女性在現實社會的譬喻:她們遭遇各種制度的束縛,包括婚姻。他的三人家庭也是為了打破傳統束縛。

「神力女超人」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初第一波女性主義和六十和七十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中間的橋樑:第一波要求參政權和避孕權,第二波針對的是家庭和工作的平等、掌握自己身體的權利、更豐富的自我性別認同,以及要求實質上的平等,而不只是法律上。

六十年代宛如一九一零年代,新女性主義思潮蜂擁而起。1963年,Betty Friedan發表「女性的迷思」(“Feminine Mystique”);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成為最重要的婦女運動團體;1969年到1970年有多本重要著作或文章出版,包括Shulamith Firestone的宣言「性別的辯證:女性主義革命的案例」,Gloria Steinem的「黑權之後,該女性解放了」。

知名女性主義者Gloria Steinem在1972年創辦在後來深具影響力的女性主義雜誌「Ms.」,第一期的封面人物就是「神力女超人」。她說:「回頭看這些四零年代的神力女超人故事,我很驚訝其中女性主義訊息的強大。」

她說的沒錯。「神力女超人」在出版一年之後,就被認為違反善良風俗而被禁。在國會聽證中,更被指控煽動女同性戀。而在1943年,「神力女超人」甚至競選總統了。

不過,雖然「神力女超人」加入了「美國正義聯盟」(Justice Society of America),但當蝙蝠俠和超人出去為正義而戰時,她卻是擔任聯盟秘書,負責在總部收發信。

馬森博士的兩個愛人則彼此扶持,一起度過餘生,並經常照顧珊格。

3.

在過去幾十年,女性權利和女性意識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大進展。不過,當超人和蝙蝠俠在好萊塢都已經拍了無數電影,但他們的老戰友神力女超人卻遲遲沒有電影(在七零年代有改拍成電視劇)。

好萊塢有嚴重的性別問題。

好萊塢不敢投資女性超級英雄電影主要是擔心男性不會願意買票去戲院看強大的女英雄,2004年的「貓女」和2005年的「幻影殺手」(Elektra)票房失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證明。不過,時代氣氛慢慢改變。前幾年的「飢餓遊戲」雖不是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但女主角是強大、獨立的領袖,也獲得很好的票房。

好萊塢的性別問題當然不是只有對於超級女英雄。

就在今年五月,女導演蘇非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她是史上第二位女性。奧斯卡金像獎至今更只有一位女性Kathryn Bigelow得過最佳導演獎。

「紐約時報雜誌」在2015年的專題報導指出,在2013和2014年的前一百部賣座電影中,只有1.9%是女性導演。另外,在2014年,95%的攝影師、89% 的劇作家、81% 的執行製作和77%的製作人都是男性。根據另一個媒體「The Hollywood Reporter」,在2015年賣座前兩百五十名的電影中,只有9%是女性導演。

好萊塢不只太白,也是太「男」。

事實上,在二十世紀美國電影工業剛開始時,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就是一位女性:洛伊薇伯(Lois Weber),她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威尼斯商人」。除了開創電影之外,她也是二十世紀初進步運動/女性主義運動的一份子,不斷用用電影去討論避孕、死刑和貧窮。

她在1916年的電影「我的孩子在哪裡」( Where Are My Children? ),討論墮胎和避孕的問題,票房也很成功。那時,珊格和拜恩姐妹正開設全美第一家避孕與身體保護的診所,並因此被逮捕,這讓薇伯深切關注。當拜恩在獄中時,她開始拍攝另一部支持婦女權利的電影「推動搖籃的手」(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在片中,她所飾演的醫生妻子因為非法發放避孕資訊而被逮捕入獄,並在獄中進行絕食。這當然是反映拜恩的現實經歷。

此片在1917年五月上映時,正巧是珊格自己製作的電影「避孕」被禁之後的幾週。1915年的一個法院判例認為電影不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而禁此片的法官認為這部電影違反「道德、得體、公共安全和福利」。「推動搖籃的手」在紐約首映後,市政府也試圖禁演此片,發行的環球影片在報紙上做廣告來捍衛,強調媒體上對這議題已經有許多討論,為何在大螢幕上不行。但捍衛失敗。

其實,這部電影原來的片名是:「Is a Woman a Person?」(女人是人嗎?)

顯然,電影產業的性別問題和整個社會的性別問題從一開始就是緊密不可分。而從女性主義者珊格到馬森和神奇女超人到當下好萊塢的性別問題,再回到美國最早的女導演薇伯,構成了一個緊密的歷史循環。

「神力女超人」的成功或許可以鼓勵好萊塢大片廠願意支持更多女性創作者,尤其支持他們嘗試過去被認為是男性主導的動作大片。畢竟神力女超人的票房中,幾乎男女各佔一半。顯然,男人沒這麼懼怕強大的女性。

這部電影在川普時代的成功當然更具意義:政治版的女超人希拉里去年落選了,歧視女性的川普當選了。不過,其實沒贏得普選的他,似乎不知道世界已經有所改變:去年以女性為主的「魔鬼剋星」電影上映時,川普說:「現在魔鬼剋星只有女人嗎?發生了什麼事?」

川普先生,請小心神力女超人。

(本文原發表於2017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